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經濟前沿

“三個第一”的株洲實踐

2018-04-12
來源:株洲日報

  【寫在前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在產業項目的主戰場,我市堅持以項目為王助推發展,“築巢引鳳”為產業項目建設聚集人才,創新思維激發項目建設活力,“三個第一”的理念催生“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的強大動能。

  【發展是第一要務】

  千余新產業項目打造發展新動能

▲ 銅塘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株洲日報記者 劉震 攝)

  銅塘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中車株機公司先進高速動車組與智能制造產業化項目加速推進,荷塘區漢德車橋制造基地開工……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載體。以產業項目建設為重點,株洲爭當全省振興實體經濟排頭兵。市發改委党組書記、主任提名人選向平介紹,今年,我市產業項目建設總目標是“55113”,即全面對接省5個100計划,開展項目攻堅行動和與之配套的規划引領、園區升級、設施配套、環境優化行動,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實施五大類重點項目1000個以上,實現產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带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邁上3000億元新台階。

  二產重大項目193個,動力產業近60個

  強化產業項目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動力領域的尖端科研項目落地;對標“中國制造2025”的北汽株洲基地二期,新車下線投產;長城電腦湖南基地企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預計今年產值突破15億元……“3+5+2”的產業新體系加速形成,株洲·中國動力谷被譽為中國制造業向中高端升級的典型代表,獲國家層面的肯定。

  根據計划,今年我市繼續安排308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2263.8億元,年內完成投資558億元。

  “二產重大項目有193個。其中,軌道交通產業項目30個,航空產業17個,汽車產業10個。另外,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我市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累計達50余個。”市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82個三產項目助推工業發展

  抓制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與之高度關聯的工業設計、現代金融、現代物流、職業教育等第三產業。

  “中國動力谷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清水塘口岸經濟園、新馬商貿物流園、株洲電商產業園、株洲汽車博覽園、航空休閑谷……82個三產項目,總投資740億元左右,年內計划完成投資約175億元。它們的建成運營,將對株洲第二產業的發展,以及株洲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有重大意義。”市發改委工作人員說。

  “產業項目建設年”不光只是建設產業項目,還需通過實施一批配套項目,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外向度。我市將在交通暢通、舊城提質、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淨化、碧水藍天、城鎮設施配套上下功夫,實施火車站改建、蓮株公路改擴建、鐵東路等246個重點配套項目,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株洲,提升城市對產業項目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觀點】

  劉海賓(市經信委党組書記、主任)

  堅持用“產業鏈+生態樹”思維引領園區發展,全力推進園區升級“一攬子”計划,推動資源、要素、項目、人才等向園區集聚,實現工業發展質量變革、動力變革和效率變革。圍繞全市重點部署的重大工業項目,全面落實項目前期審批代辦制,切實加強土地儲備和征地拆遷,着力解決項目建設融資難、項目供地滯後等問題,努力形成開工、建設、投產梯度推進的態勢。

  姚永告(市商務和糧食局党組書記、局長)

  為加快引進支撐型、引領性的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我市制定了《株洲市2018年“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引進和落地“500強”等企業項目推進方案》。根據產業定位、城市定位,目前,我市已從市直部門和縣市區抽出精兵強將,組成3支小分隊,常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招商,並借助各類商會、中介機構的力量,推動形成內外互動、各方聯動的招商引資新格局。(記者 朱潔 通訊員 向延平 譚曉洋 譚茜君)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