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云南 > 本地新闻

大理: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

2018-04-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幾年前,大佛殿村還是大理劍川縣楊家村一個不起眼的貧困自然村,每家每戶都是貧困人口,家裏青壯勞動力都要走出大山去城市打工,村子裏多是老人和留守兒童。直到近年來,在各級地方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1005萬元建設發展資金陸續落地大佛殿,讓大佛殿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中,地方政府在當地彝族群眾的支持下,以精准的扶貧措施、“繡花”功夫補齊發展短板、促進彝族兄弟的增收。村內完成了水、路、電、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群眾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

  從群眾最初的不理解,扶貧工作舉步維艱,到如今很多老百姓都積極加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旅遊扶貧模式,楊家村黨支部書記楊萬田感慨萬千地說,大家都是在不斷摸索和學習中將扶貧工作努力推進,但是讓彝族兄弟過上好日子的承諾今天逐漸成為了現實,村民從傳統農業轉變到養殖業和旅遊業,這些改變加快了大佛殿的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彝族老板楊祿森是土生土長的大佛殿人,他坦言,以前家家戶戶都是住的土牆茅草屋,家裏的收入全靠種植玉米和土豆,青壯勞動力還要外出打工娃娃和老人留在家中。自從聽說村裏搞旅遊開發,心思活泛的他便到村委了解情況,並在2017年將自己家改造成了客棧做農家樂和旅遊接待。政府針對加入合作社進行旅遊開發的村民給予客棧每個標間5000元扶持,通過股份合作實現“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在接待遊客並進行表演傳統彝族歌曲結束後,楊老板還向記者表示,村裏的路變寬了,燈變亮了,破舊的山寨變美麗了,自己的錢包也開始變鼓了,他也不用再外出去打工,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老人和孩子。

  大佛殿的彝族群眾有肉牛養殖經驗和基礎,為了解決以前規模小、技術少、產值低的問題,當地政府爭取到了320萬元發展資金,實施了“拖牛所”集中養殖項目,成了養殖專業合作社,使養殖戶每年戶均純收入提高了3-5萬元。在產業方式和結構不斷發展中,當地政府抓住互聯網的浪潮積極發展農產品線上銷售模式。楊家大佛殿村有多種純天然 土特產,但收到地理位置因素制約,銷售困難。駐村工作隊積極解決問題,並指導村民開辦電商。村民李鳳華就是其中的電商戶,僅2017年一年她家的蜂蜜銷售達到了10萬元,松花粉、青制果油、苦蕎面、紅心洋芋等收入達到12萬元。大佛殿通過“黨支部+駐村工作隊+互聯網”的電商模式扶貧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目前,大佛殿村貧困率由42.7%下降到目前的9.54%。為做到長期致富,當地扶貧幹部根據大佛殿的自然環境做出了更多的探索,摸索出了“黨支部+掛包單位+愛心企業+群眾+市場運作+貧困學子”的教育扶貧模式。現在大佛殿村自然小學有了圖書館,有了網絡課程,使得彝族的小朋友有了更好的教育環境。在村寨旅遊全覆蓋WIFI的基礎上,還大力發展牛肉養殖和互聯網電商發展。2017年4月,大佛殿村被國家民委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大佛殿村是大理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州”、闖出了一條屬於大理的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大理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有白、漢、彝、漢、彝、回、傈僳族等13個少數民族,其中白族占總人口34.08%。2012年12月5日,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制定下發《關於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穩定幸福示范區的意見》,至2018年3月12日,大理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關於印發《大理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動態管理辦法》,大理各族人民和領導小組走了7年的路程,7年的不斷創新實踐和完善,大理民族團結工作穩定持續發展,社會環境健康穩定。2018年4月大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大理州12個世居少數民族特色少數民族村寨示范村建設。示范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收入大幅度提高,民族文化得到保護。與此同時,大理州堅持以“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名族地區落伍”的思路,夯實民族地區的發展基礎,在民族團結的環境中著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助推民族群眾走向致富路。在州內多民族聚居高原地區的特點下初步形成了高原農業特色的“公司+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重點培育壯大了烤煙、核桃、乳業、蔬菜、桑蠶、薯類、茶葉、生物藥業、特色水果和花卉、民族刺繡和雕刻等特色產業。核桃種植面積1015萬畝,實現年產值100億元,成為“全國核桃第一州”。巍山縣南詔鎮和永建鎮、大理市喜洲鎮和雙廊鎮、鶴慶縣草海鎮新華村、劍川縣金華鎮等地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彌渡蔬菜、漾濞核桃、賓川水果美名遠揚,“松鶴”沱茶、“歐亞”牛奶等一批名牌農產品暢銷國內外。大理州還建設了一批省、州、縣“民族示范”產業、園區以及合作項目。

  面對宣傳不足,發展不平衡,基礎建設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投入不足資金缺口較大等問題和困難。大理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做大做強旅遊文化、高原特色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先進裝備制造、清潔載能礦冶建材、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現代物流等“六大產業”,推動民族地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各民族團結一致,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美麗新大理。(崔野)

[责任编辑:仇佩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