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花都舉辦非遺傳承與創新研討會

2018-05-07
来源:香港商報网

  廣州非遺-中彩琺琅

  廣州非遺-中彩琺琅

图为本区邵成村的灰塑作品“麒麟吐玉书”在2010年12月25日至2011年1月3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四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上,夺得银奖。  (新闻中心提供)

新华街田美村田美新村自然村洪圣古庙

 

  【香港商報网訊】5月3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中共廣州市花都區委宣傳部(文產辦)主辦,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廣州花都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非遺中心)、花都區文促會承辦的花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研討會在花都區美術館隆重召開。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新局、商務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省市非遺專家學者以及非遺傳承人、文創設計大咖等聚集一堂,開啟頭腦風暴,共同探討花都非遺文化的創新發展。

  據了解,目前花都非遺項目共有17項,其中國家級1項(廣州灰塑);省級2項(廣州琺琅、盤古王誕);市級8項,區級6項。如何實現非遺項目的創新發展,推動非遺的產品化、產業化,成為傳承發展的關鍵。本次研討會以“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推動花都非遺文創設計和產品化、產業化的可行路徑和有效機制”為探討方向,旨在通過“非遺+文創”的形式,推動多產業融合,讓非遺文化走進百姓生活,煥發新活力。

  研討會上, 有關部門就傳統工藝作品推向市場,產品資源的資本運作;市場價值最大化;如何推動文創產品的落地轉換、實現產企對接......及大家從非遺的發展曆程以及創意策劃、設計營銷、宣傳推廣、成果轉化等多角度地探討非遺傳承與現代商業模式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有關專家指出: 此次“花都杯”2017廣東省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是一個發展的契機,是一場現代創意設計與傳統技藝的“思維碰撞”,要利用好大賽的資源,助推非遺的人文價值與商業價值同步呈現,讓“傳承人”、“手藝人”不再閉門造車,讓非遺產品不再成為“滄海遺珠”,而是通過融合創新,將其“回爐再造”,轉化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

  專家最後強調: 花都文創產業的發展,要實現理念、載體、框架的有機結合,從創意設計、多產業融合、開發文創交流平台、構建金融市場支撐體系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完善傳承創新的生態鏈條,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通訊員:花宣 蔣夢園)

[责任编辑:仇佩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