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觀看蘇繡表演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杜林、宋璟報道:5月23日下午,“絲意江南·繡美香江”蘇州刺繡精品香港特展的開幕式在香港江蘇社團總會舉辦。
開幕式上,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協會與香港中華慈善文化藝術協會簽訂了《蘇繡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兩會將在蘇繡展示、慈善公益、藝術交流等多個方面進行合作。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仇鴻,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馬連美,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江蘇旅港同鄉聯合會會長馬忠禮,蘇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姚林榮,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張國良,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創會主席林貝聿嘉,凱萊管理集團總裁王錦軍,蘇州高新區党工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宋長寶等出席開幕儀式。
兩地攜手同心迎合作新機遇
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表示,蘇州與香港一直有着深厚的友誼和緊密的聯系,作為多元文化的代表,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闡釋者,也是中國現代文明的立體詮釋者。在共建、共享、共贏的基礎上,通過更多的溝通合作促進蘇港兩地優勢互補。今年恰逢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成立3周年,3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愛國、愛港、愛鄉的辦會宗旨,通過開展多種形式、不同規模、各具特色的交往交流活動,積極推動香港與江蘇兩地的貿易、人文進一步交流合作,影響力與凝聚力正在不斷增強。希望大家在這里透過精美的刺繡,讀懂蘇州,記住蘇州,愛上蘇州。
蘇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姚林榮表示,蘇港合作迎來了新的機遇,要在參與“一带一路”的建設中通力合作、相互促進,共同描繪蘇港合作的崭新畫卷。此次展覽一定能夠讓廣大香港市民更好的了解蘇州、感受蘇州、品味蘇州,增進兩地文化交流,促進兩地友好往來,更好的造福兩地人民。希望以這次蘇繡展為契機,心手相連,疊加優勢,融合發展,在參與“一带一路”建設、擴大開放中推動蘇港合作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讓兩地人民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幸福與榮光。
絲線為筆 藝術家展蘇繡溫婉魅力
此次展覽主辦方力邀姚建萍、姚惠芬兩位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及鄒英姿、盧福英、朱壽珍、王麗華、梁雪芳多位杰出蘇繡藝術家參展,同時面向社會征集新生代的創新蘇繡作品。展覽由“絲意江南”、“傳世經典”、“新生力量”三個部分組成,作品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參展藝術家29人,共展出作品33組,凝聚蘇州智與藝,向香港乃至國際社會展示蘇繡文化的精髓。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师、蘇州市民間工藝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海云此次带來三件作品,其中兩件是拙政園三十一景,是明代吳門畫派領袖文征明所畫,表達的是500年前文人筆下的蘇州生活。一件是現代畫家劉懋善所繪的江南水鄉之景,表達了現代詩意蘇州的悠然景象。“我用針線把穿越五百年的蘇州城带到香港,希望香港的民眾能夠跨越時空、跨越距離感受我們蘇州的文化、歷史、情懷及生活方式。”
周海云表示,這次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在香港展示,被香港民眾的熱情深深打動了,“一根無形的繩子把我們緊緊聯系在一起,那就是文化,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面向更廣闊的人群進行文化的交流。”
“想把我們蘇州最美的、最真實、最溫婉、最精致、潤物細無聲的情景展示給大家,給香港市民看到一種和香港完全不同的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姚琴華带來一套《四季江南》。她表示,雖然自己在香港有很多客戶和粉絲,但沒想到港人對蘇繡這樣的手工藝有如此強烈的熱愛。活動中不僅接觸到許多在港蘇州同鄉,更感受到港人的熱情、謙和。“我們把絲線當作畫筆,表達我們心中的語言,把蘇繡文化、手工藝的魅力傳達給大家。看到大家對蘇繡的喜愛之情,對我們是最大的回報。”
蘇繡:珍貴遺產 外交名片
本次蘇繡展由蘇州海外聯誼會和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共同承辦,開幕式上,蘇州高新區党工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宋長寶介紹,作為此次蘇州刺繡精品特展承辦方的蘇州高新區,擁有蘇繡發源地——鎮湖,如今,鎮湖擁有8000多名繡娘,先後被江蘇省和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此次蘇州刺繡精品香港特展匯聚了蘇繡高水平的精品,希望以此次展覽為契機,向香港乃至國際社會展示蘇繡文化的精髓,凝聚深厚的鄉情鄉誼,共同推動蘇港兩地文化交流。
蘇繡擁有2500余年歷史,位居中國四大名繡之首,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上的蘇繡流派繁衍、名家輩出,深得皇宮貴族與文人雅士喜愛;今天的蘇繡,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圖案秀麗、繡工精致、針法活潑,在傳統精細雅潔的基礎上,演化出眾多蘇繡的新面貌、新風格。改革開放以來,蘇繡屢屢被選作國家重禮,贈與各國首腦與國際機構,成為中國的一張外交名片和江蘇的一份特殊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