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芷行、通訊員李青霞報道:5月27日,“共享全球智慧,定義近視未來——愛爾眼科全球近視手術技術發展成果發布會暨國際近視矯正專家對話論壇”在上海舉行。
屈光不正未經矯正導致視力損害
據了解,屈光不正是指由于眼球調節失衡引發的視力不正常。近視、遠視、散光和屈光參差都屬于屈光不正,其中近視發病率最高。近視主要是由于眼軸延長,引起的光線不能聚集在視網膜上的一種病症。“由于近視是眼軸延長造成的,目前還沒有科學方法讓眼軸再變短,所以近視的發生和危害是不可逆的。” 現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質量控制行業標准的牽頭起草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师王錚教授指出。
臨床應用資料顯示,屈光不正的矯正對于視力的保護和挽救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預估,全球中度至重度視力損害的主要原因中,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佔53%;而在盲症的主要原因中,未經矯正的屈光不正,佔21%。王錚教授表示,“雖然目前近視不能徹底根治,但我們可以根據科學方法進行預防、控制和矯正,目前近視矯正的主要方式有戴鏡矯正和手術矯正。”
中國近視手術進入4.0時代
中國目前的近視手術技術發展已與國際水平保持一致。國家體委、軍委、教委等五部也已聯合下文,通過准分子激光治療近視後,可以參加各類考試和當兵 。
王錚教授在當天的論壇上宣布,“從激光刀、板層刀手術到飛秒激光、全飛秒激光、ICL手術,技術的迭代創新推動了中國屈光手術領域的巨大發展與變革,中國目前已進入了以“全程定制”為標志的屈光手術4.0時代” 。
據悉,愛爾眼科將依托覆蓋亞、美、歐三大洲的300余家連鎖醫療機構,打通全球屈光手術病歷數據庫,對生活區域、年齡、職業、用眼習慣等與手術相關的因素進行多維度分析,並借助數據共享、人工智能、全球專家遠程會診等技術手段,為患者提供‘全程定制化’的手術解決方案,真正實現手術不僅僅是解決患者當下的視力問題,更是為了滿足患者對手術後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引領中國近視手術進入‘全程定制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