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蘇 > 商報專稿

意大利著名產品設計师Odo Fioravanti探訪南京非遺技藝

2018-07-0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杜林 宋璟報道:6月29日,"手藝傳承、非遺復興--國際設計师南京駐地計划"第二季第二位設計师Odo Fioravanti來到南京,一眼南京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

        在江南絲綢博物館,Odo Fioravanti目睹了從養蠶開始的絲綢制作全過程。白蠶吐絲成繭,在Odo Fioravanti眼中,那是小昆蟲可愛的羞澀。1972年出土的宋代褘衣激起了他的好奇心——這是外衣還是內襯、下身應該穿什麼搭配……一連串問題拋出,講解人員耐心解釋:"褘衣一般穿在華麗衣物的最外層,它的主人生前希望自己過世後能裹成蠶繭的形狀,這反映了古代人追求天人合一。"

        13台多品種云錦大花樓木織機、歷代絲綢文物復制精品、各類花色品種、織錦繡機器具……來到云錦研究所,Odo Fioravanti對云錦上的圖案產生了興趣,頻頻在展窗前駐足。"圖案那麼精致、手感這麼順滑,這根本不像是手工做出來的!"設計师感歎道。

        選料、造型、斷料、劈篾、打磨、雕刻、燙釘……制成一把白如玉、光如鏡的金陵折扇要經過諸多工序。身處折扇工作室,如何把竹片修到那麼薄是Odo Fioravanti最關心的問題。"這靠的是制扇师傅積累了一輩子的手藝,因為都是手工制成,所以我們的年產量只有一千多把。"制扇人倪世金介紹。Odo Fioravanti十分贊同倪世金的說法,"折扇和云錦一樣,都是完美精致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數量都不會多。"

        有着1700多年歷史的秦淮燈彩,是南京城一張耀眼奪目的名片。在南京市民的心中,不到夫子廟看燈會的春節是不完整的。走進秦淮燈彩非遺展示體驗館,Odo Fioravanti在燈彩师父何前亮和場館負責人的帮助下,自己嘗試壓模。由于是第一次,所以壓出來的花紋不夠均勻。"間距有點大,但是已經很不錯了。"何师傅鼓勵道。

        壓模體驗讓Odo Fioravanti興致大起,迫不及待要去燈彩非遺傳承人工作室一睹燈彩的制作流程。在手工藝人何前亮的工作室里除了彩燈,還有改良的機器。Odo Fioravanti表示,在參觀的過程中,自己也在思考,為何要在傳統的手工藝中融入現代技術、傳統技藝里是否適合糅進現代化的元素。

        要說餖版和拱花結合的代表作,當屬明代末期徽州人胡正言在刻工汪楷協作下于南京印成的《十竹齋箋譜》。在餖版工作室,何桂林向Odo Fioravanti示范了如何印刷、套色。"怎樣確定套色的位置?能不能看到下面是否對准了?"在Odo Fioravanti眼里,餖版师傅准確的找到套色位置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2016年8月,南京市委外宣辦與國內公益組織"稀捍行動"聯合發起"手藝創承、非遺復興--國際設計师南京駐地計划",兩年間邀請了不同領域的23名設計师駐地南京,與非遺傳承人合作創造具有南京文化基因的新產品。2018年名城會上,南京市正式宣布,致力于南京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的駐地計划第二季正式啟動。
 

[責任編輯:實習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