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蘇偉報道:7月2日下午,由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錦州市委、錦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攝影》雜志社、遼寧省攝影家協會、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錦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北鎮市委、北鎮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協辦的2018首屆北鎮國際攝影大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國攝影家協會舉行。
“首屆北鎮國際攝影大展”將在9月28日開幕,展期30天,大展預計約有150個展覽,3000余幅作品參展。期間將邀請國內外攝影專家、學者、藝術家,圍繞大展主題和各大板塊展覽內容舉辦眾多高水准展覽,學術團隊還將舉辦多場論壇、研討會、講座等活動,努力于紮實的理論研究與學術探討展開。

北鎮是座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攝影家協會分党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遼寧省文聯党組成員、副主席胡崇煒,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線云強,中共錦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功生,錦州市文聯主席王桂榮,中共北鎮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鑫,《中國攝影》雜志社主編徐豔娟,《大眾攝影》雜志社主編晉永權,北鎮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璜生,北鎮國際攝影大展策展人團隊和大展學術委員會成員,以及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新聞媒體,藝術、攝影專業媒體,網絡媒體記者等出席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由《中國攝影》雜志主編徐豔娟主持。北鎮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鑫致辭,中國攝協副主席、遼寧省攝協主席線云強代表大展組委會進行新聞發布,分別介紹了遼寧北鎮這座塞外歷史文化名城,詳細闡述了舉辦大展的初衷、目的、意義、組織架構、版塊設置。大展藝術總監王璜生對大展主題進行了詳細解讀,介紹了展覽內容。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比利時策展人漢斯·德·伍爾夫代表策展團隊發言。最後到會領導鄭更生、胡崇煒、王功生、劉鑫、線云強、張子康,為2018首屆北鎮國際攝影大展的啟動啟幕。
中國書畫之鄉
北鎮位于遼寧西部,從舜封天下十二州,歷經5千年的歷史傳承,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書畫之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北方鎮山醫巫閭山自然風光雄奇壯麗,是遼、清兩代龍興龍寢之地,遼代至清代共有12位皇帝駐留北鎮朝拜醫巫閭山,有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鎮山神廟——北鎮廟、國內唯一的遼代對峙式大型雙塔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7處。

東北首個國際攝影盛會
近年來,北鎮攝影事業篷勃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拍攝宣傳本土文化的優秀攝影师,多次舉辦全國性攝影活動,特別是2017年3月28日,由中國攝協、遼寧省文聯主辦的“北京遇見·神秘北鎮”攝影主題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並引起轟動,在全國攝影界刮起了一場強勁的北鎮風。為進一步提升北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打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助推北鎮經濟社會全面振興發展,北鎮市委、市政府在遼寧省文聯和錦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籌划舉辦一年一度的北鎮國際攝影大展。
“首屆北鎮國際攝影大展”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党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論述,借鑒全國各地攝影展成功經驗,按照國際辦展原則,本着“立足北鎮,輻射東北,面向全國,連接世界”的理念,突出學術性、廣泛性、群眾性,辦好東北首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攝影盛會,努力做到“講品味接地氣,想長遠樹品牌”,使之成為遼寧對外宣傳的重要渠道,文化建設的知名品牌。
以“記憶與失憶”為主題
“首屆北鎮國際攝影大展”以“記憶與失憶”為主題,旨在通過影像藝術方式,呈現和表達對待歷史與社會的情感態度,並重新思考相關的歷史問題。展示東北大地上承載的從紅山文化,到遼、金、清等多民族文化,到近現代工業文化,以及作為國際——東北亞文化版塊等豐厚沉澱的歷史。
“首屆北鎮國際攝影大展”擬分七大展覽版塊,分別在北鎮文化產業中心、北鎮廟、北鎮鼓樓廣場步行街和忠仁美術館舉辦,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也將是本次大展的分展場。同期,在北鎮還將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錦州發展成就展,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錦州的發展變化和成就,通過海內外攝影家們的采風宣傳將極大地提高北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