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代勤 報道:7月25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實現產業增加值782.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8%,增速高于四川省、成都市0.6個百分點。
從產業看,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6.1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565.0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211.0億元、增長10.3%。另外,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04.0億元、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8億元、增長10.5%。預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559.8億元、增長24.5%。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1.9億元、增長14.1%。
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大力推進功能區產業規划和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功簽約德州儀器封裝測試、莫仕擴產、出光電子等產業項目62個,總投資1495.65億元。天府國際生物城簽約落地世界500強制藥企業賽諾菲創新與運營中心、總投資65億的綠葉生命科學產業園等重大項目4個項目總投資超200億元;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新增簽約項目16個,實際到位內資30.25億元;新經濟活力區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和創意產業,建立重點企業服務名錄,設立100億元獨角獸基金。簽約引進總投資32億元的榮之聯西南總部等新經濟項目10個,總投資超過150億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建區30周年,也是成都高新區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當前正通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進一步摸清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家底,找准解決問題的科學路徑和政策舉措,助力成都高新區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投資結構改善 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佔投資總量超三成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穩中向好的基礎進一步夯實,產業增加值在一季度8.2%的基礎上繼續攀升,並連續9個季度維持在8—10%的區間,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增強。工業生產維持在擴張區間,全區326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25.9億元,增長14.8%,較去年同期高出3.2個百分點。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服務業增加值保持10.3%的增長,佔GDP比重為27.0%。主導產業成長加快。電子信息產業完成產值1258.4億元,增長14.1%;生物產業完成產值105.3億元,增長26%;其他先進制造業完成產值163.6億元,增長11.5%。生物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值過2億元企業16家,較同期增加7家,產值佔比提高0.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趨向優化。
投資結構逐步改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2.2%、26.9%,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佔投資總量高達34.4%,佔比穩居成都市第一。上半年,成都高新區服務業實現增速10.3%,高于GDP增速1.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28.9%,拉動GDP 2.54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熱度不減,上半年城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8.2%和9.5%,實現平穩增長。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6.8%,低于全國、全市水平,居民消費正逐步向健康品質生活轉型升級。
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2千余戶 為全省最高
市場主體活力強勢釋放,首創“首證通”行政審批改革試點。從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新登記各類型市場主體18882戶,注冊資本(金)1059.63億元,其中新增企業13467戶,注冊資本(金)1053.74億元。截至6月底,累計市場主體存量15.2萬戶,企業存量12.8萬戶,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2668戶,為全省最高。
新經濟培育步伐加快,成都高新區制定了“擬上規、成長型、小巨人”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方案,新培育獨角獸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33家、瞪羚企業55家。目前,成都高新區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227家、技術先進性服務企業42家,分別佔成都市的50%、84%。
創新創業勢頭強勁,新增創新創業企業2600家、各類中介機構和孵化器68家、離岸創新創業基地3家,新增國內注冊商標6049件、發明專利授權1161件、科技成果轉化164件、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額41.8億元。
招商引資效果顯著, 今年1—5月,成都高新區累計 58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計划總投資超過447億元,其中重大項目17個,到位內外資總量繼續保持成都第一。人才引進成效顯著,聚集各類人才48.2萬人,柔性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5人、兩院院士19人,聚集國家、省級“千人計划”472人、“蓉漂計划”280人,累計引進主導行業急需人才2000余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84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