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2018-07-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2018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表演打击乐合奏节目《鼓悦飞腾》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张涵坤 报道:“目前,中国同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教育合作关系,同46个重要国际组织经常性开展交流与合作,并先后与5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26日上午,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宣布,为支持贵州省打造“留学贵州”品牌,教育部将加大对贵州省省级来华留学奖学金的配套名额支持力度,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欢迎更多东盟国家优秀青年来贵州学习深造。

  

贵州省省长谌贻琴、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翁贴为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揭牌;外交部领导和阿里巴巴副总裁为阿里巴巴全球跨境电商教育联盟揭牌

  教育部:将对贵州来华留学奖学金配额翻一番

  田学军表示,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为双方教育领域机制化程度最高、辐射影响力最大、务实合作成果最多的平台,推动了双方在学分互换与学历互认、留学生双向流动、人才联合培养、青少年友好交流、智库联合科研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为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田学军指出,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2017年来华留学人员接近49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还在48个国家和港澳地区开设了128个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此外,为满足全球范围内对汉语学习的热切需要,中国积极支持有关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未来,中国教育将在更大范围推进更高质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为提升全球教育质量与公平,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田学军说,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东盟教育界将聚焦创新发展,如大学生公益广告创意大赛,以国际化视野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校长论坛;聚焦内涵发展,在扩大合作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合作的质量和效益;聚焦共赢发展,中国将鼓励具备能力和条件的国内高校到东盟国家开设分校或举办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充实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积极鼓励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为双方产业产能合作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配套提供人才支持。聚焦立体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教育合作网络。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致欢迎辞

  五年间东盟国家来黔留学生超过了5800人次

  贵州省委书记、人大主任孙志刚在致辞中指出, 11年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规模和层次持续提升,由单一的教育交流平台,发展成为国家级的人文交流平台;由中国和东盟10+1合作模式发展成为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10+1+N的合作模式,参会的规模由最初每届400人提升到每届3000余人。交流模式由一周内在贵州一个主会场举办,延伸到全年不同时段在中国和东盟多地举办。教育交流周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 11年来,以主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契机,贵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省教育事业大踏步的前进。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年年压缩5%-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持续加强教育扶贫,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率先为所有乡村农小学配备了校医,率先被所有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免除学杂费,率先实施了全省范围的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教育开放。2013-2015年的五年间,东盟国家来黔留学生超过了5800人次,较前五年增长了十倍,持续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了15年教育。

  孙志刚表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创新年,也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本届交流周以“教育合作新起点 人文交流新未来”为主题,必将推动各方在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产生更多的合作成果,助力中国-东盟关系进入提质升级的新时代。 

  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活动期间,将举办中国-东盟百名校长牵手未来系列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系列活动、第四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洽谈会等5大板块,共计30项配套活动。来自东盟国家的外宾及港澳台嘉宾近4000人相聚贵阳、贵安,共谋教育发展。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