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西 > 本地新聞

父子壯游大運河活動圓滿收官:傳承千年文化 砥礪成長心智

2018-07-3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穎 報道:7月20日,來自北京、山東、湖北、江西等地的六對父子,從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出發,行經蘇州、揚州、曲阜、泰安等城市,終到北京,開展1800公里“父子壯游大運河”之旅。29日,歷經10天10夜的行程,壯游父子抵達北京長城,並在長城上舉行結營儀式,為這場沿大運河北上的壯游畫上圓滿的句號。

  

 “父子壯游大運河”活動在杭州啟航,圖為壯游父子穿過拱宸橋

  據了解,此次父子壯游大運河活動由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擔任學術指導,由主動人生文化研究院和壯游人生教育科技共同推出。行程聚焦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自信符號,走進各城市文化地標,深度探尋各地人文、風景,通過場景式構建,讓父親和孩子深度陪伴,用體驗的方式沉浸到中華文化的熏陶中去。從杭州到北京,父子們的壯游大運河串聯起吳越、淮揚、齊魯、京津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態,走過一條中華優秀文化的大長廊。他們在1800公里的世界文化遺產京杭運河古道上,通過獨特的研學方式、獨特的線路設計、獨特的活動設計,實現父親攜手子女勵志成長與運河文化的創新對接。

  溯源尋古 品讀水韻蘇杭東方美

  20日的杭州開營儀式後,父子壯游團隊參觀了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通過聽講解,觀實物,看視頻,模型體驗,學習交流的環節,初步整體了解大運河的發展歷程及文化經典故事。走出博物館,他們前往拱宸橋,實地感受運河奔流,歷史與現實的映照。在龍井茶之鄉——梅家塢茶村,團隊參觀了周恩來紀念館,並爬茶山,學茶禮,體驗了一場獨特的問茶、采茶、泡茶、敬茶、品茶的西湖龍井茶事活動。

  第二站兩天的蘇州之行,團隊以行走體驗的方式,對話姑蘇古城,對話大運河。他們在運河古道開啟徒步線路,起步寒山寺,跨過楓橋,穿越軍事要塞鐵鈴關,來到驚虹渡。在唐代詩人張繼寫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楓橋夜泊處,開展壯游課堂,來自中國大運河文化研究院的劉懷玉教授給大家講述了“楓橋夜泊”的故事,以及蘇州的運河往事。父子們在運河碼頭驚虹渡口見船來船往,感受古運河至今仍保持着黃金水道的活力;“最強戰隊楓橋挑戰賽”的父子共建活動,融合了姑蘇文化的詩詞背誦、向陌生人介紹大運河等競賽環節,讓父子在游戲中走進古橋、古關、古鎮、古刹。

  父子們還從盤門出發,沿着運河畔環古城5公里徒步毅行,賞姑蘇水鄉之秀,在行走中去感受保護運河的重要性。途中設立了“親子盲行”父子共建環節,父子們體驗互相保護、共同成長,實現共同的約定。

  蘇州絲綢古時作為皇室貢品,是京杭大運河漕運貨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展示了京杭大運河獨特的貿易作用和歷史地位。22日,壯游團隊走進蘇州絲綢博物館,聽講解,看文物,不僅了解了中國絲綢華美的歷史篇章和絲綢制作工藝,還親自動手體驗了繅絲過程,見證從蠶繭到蠶絲的經過。參與的一位父親表示,和孩子一起繅的絲,會成為家里最珍貴的收藏品。

  

 “父子壯游大運河”團隊與揚州大學模擬聯合國協會共同舉辦主題為“運河保護的國家使命”的模擬聯合國會議

  共建家風 父子深度對話家國情

  在壯游第三站揚州,6對父子來到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在水利專家的带領下考察近代水利建設史中的標志性工程,探究科技,感受國之重器的宏偉厚重,了解水文與人文的淵源。

  在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永久會址的蘇伊士運河廳,壯游團隊與揚州大學模擬聯合國協會,共同舉辦了一場模擬聯合國會議。28位揚州大學菁英學子用兩個星期精心策划准備,6對父子分別與6名大學生組成整體團隊,代表中國、美國、日本、印度、英國、西班牙等6個擁有運河的國家,共同探討大運河遺產的保護。爸爸和孩子一起,從一開始的不知道如何開口,到觀察適應,到模仿發言,到自己主動表達思想,一個循序漸進、漸入佳境的過程,讓他們從傾聽和表達中,初步體會到在對話中產生新思想、新文明。在注重國際規則、拓展國際視野、秉持國家利益的聯合國舞台上,孩子的個人成長、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也由此種下一顆種子。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乃百行之首、萬善之源……”在何園蝴蝶廳,父子們認真學習了《何氏家訓》,傾聽何園千金講述何園家風家規家訓故事,上了一堂非常有意義的研學課。對于壯游父子來說,這里也是父親和孩子感受家風傳承的一個良好場景。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中,父子們全面了解了中國雕版印刷的發展歷史後,還現場體驗了一番雕版印刷過程。孩子們在出發前都畫了一幅自己和父親的背影,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會被做成雕版,而且還能在這里親手將它印刷出來。

  更驚喜的是,接下來去到朱自清故居紀念館,他們親手印刷的父子背影作品,被朱自清紀念館正式收藏,朱自清紀念館的韓豐館長親自接受作品並給父子們頒發收藏證書。韓館長與大家一起緬懷致敬朱自清先生,他的氣節和民族精神,非常值得孩子們去學習。韓館長還給大家講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背影》背後朱自清與父親和家人的故事。這場背影與背影的對話,穿越93年,關乎父子情,也關乎家國情。

  發源于揚州、淮安的淮揚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揚州大學烹飪與營養系,是我國最早開辦的烹飪高等教育系科,在我國烹飪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中具有划時代的意義。6對壯游父子走進揚州大學烹飪與營養系的國家級實驗室,在國家級烹飪大师的現場演示中,一起去見證一份正宗的揚州炒飯的妙處。父子們還共同掌勺,完成一份揚州炒飯。一碗揚州炒飯可以凝聚什麼?他們都知道,最好的調味料已經深深地拌進了炒飯里,那就是濃濃的父子情。

  揚州有“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悠悠運河水為這座城市带來了“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繁華。夜晚,父子們乘坐畫舫船,在幽幽月色中穿行千年京杭運河,感受美不勝收的揚州夜景。

  孔孟之鄉致敬聖賢 五岳之巅對話山河

  在素有“孔孟之鄉、運河之都”之稱的濟寧,父子壯游大運河團隊來到了旅程的第四站曲阜。在這片儒家文化與運河文化相互交融的土地上,6 對父子一同致敬聖人孔子,完成了神聖的祭孔儀式。

  祭孔儀式上,每對父子身着漢服,由聖水湖畔出發,穿過祭拜平台,沿 280 級台階拾級而上,一邊走近孔子,一邊走進自心,完成與先賢的心靈鏈接。烈日炎炎,當天氣溫高達 39 ℃,厚厚的長衫一上身,幾對父子身上便汗流不止,但他們依然恭恭敬敬地完成了整個儀式。當他們集體在孔子像面前誦讀論語時,那場景仿佛是在回應幾千年前聖人的智慧流傳。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廟中,父子們站在孟子名言面前,不自覺地集體誦讀起來,他們個個表情莊重,發自內心地真誠誦讀,從個人命運到家國情懷,文化的種子悄然在他們心中萌芽。千百年前,年輕的孟母為子三遷家,斷機杼,教子心血融進寥寥“孟母三遷”四字,堪稱華夏為母之典范。孩子們身臨此景,得此教誨,在參觀完孟廟之後,紛紛撥通自己母親的電話,致謝母親,感恩她們那份牽腸掛肚、不離不棄的深沉母愛。

  泰山在傳統中國人心目中是一座精神與人文的高地,26日,壯游團隊抵達行程第五站——泰安。在這里,6 對父子體驗挑戰人生登臨泰山之巅,近距離感受了泰山的巍峨雄偉和獨有風采,並通過攀登這座人生之路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高峰,完成了自我成長,實現了山河對話。

  父子們以運河為載體,體驗的是上善若水、澤被萬物的底蘊,在泰山之巅體驗的是壯闊的旅程、壯大的心志、壯美的夢想,這也是壯游大運河的精神內涵。

  

 “父子壯游大運河”活動在長城結營

  巍峨長城見證偉大壯游

  28日,6對壯游父子來到了北京通州,未來,這里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它還沒有成為高樓林立之前,父子們變身“考古家”,在通州的漢代路縣故城遺址,近距離觀看出土文物,考察遺跡現場,觸摸從它的地底下深藏的時間密碼。父子們感歎古人生活智慧,並從田野調查中感知一種歷史觀察的眼光,在敬畏中品讀這片土地的故事。

  在這京杭大運河的源頭通州漕運碼頭,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杰研究員為壯游父子現場講解大運河與北京城的故事,追溯運河的源頭文化。父子們再次親近運河之水,泛舟運河碧波上,在屬于父子的兩人世界里,回望一路壯游的點滴,沉澱一路走來的收獲和感悟。

  29日,父子們登臨長城,完成此次活動最後的結營儀式,讓巍峨的中國龍見證此次偉大的壯游。結營儀式上,6對父子分享了這10天的壯游經歷,一位爸爸說,這次壯游超出了他對旅游的理解和期待,有內涵、有深度的參與感、體驗感讓他收獲豐厚,活動的精心設計讓他們與孩子之間有了一次“高質量”的陪伴。而孩子們也對此次活動印象深刻,“每一天都可以成為以後寫周記的好素材”。

  此行中父子們完成了一次共建家風共同成長的過程,主辦方還特別邀請到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所所長朱天曙教授為每對壯游父子題寫他們各自的家訓,父子們在儀式上進行了家風誦讀。

  在壯游的 6 個城市,孩子們都會在父親的陪同下,在一個標志性采水點用活動專備的小玻璃瓶進行取水,並沿途完成運河水的環保考察任務。儀式最後,孩子們將6個城市采集的水匯聚在一起,灑在長城上,象征着溝通中華南北文明的“母親河”之水浸潤巍峨剛強的長城,寓意一份滋養,一份回歸。

  以父子壯游建立高質量的父愛

  此次“父子壯游大運河”活動全程開設獨立、自然、歷史、科技、文化和公益等六大課堂,進而實現與自己、與自然、與歷史、與未來、與大师、與責任的深度對話。父子壯游發起人、主動人生文化研究院院長、壯游人生教育科技創始人程顥,既是此次活動的發起者、策划者,也是參與者。他表示,本次父子壯游大運河活動,以大運河為載體打造一條“認知中華文化、感受新時代中國”,具有濃厚中華家風內涵和價值追求的壯游路線。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做到了運河、城市、歷史與人文交流的貫通,也是成長、挑戰、責任與世界眼光的交融。活動中提出了“每一對父子带着任務出發,共建父子成長銀行,更好地實現自我成長”的概念,整個過程中更注重平等對話和成長共建。父子壯游是提供一個父子對話和情感溝通的渠道,一切都是以孩子成長規律和父子成長環境來構建的。

  參與活動的一位父親說,這次壯游體驗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從旅游的深度,還是廣度,還是對孩子的記憶,都是在不斷加深。這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可以給自己和女兒的未來都留下非常美好的回憶。

  此次活動,父子們不僅收獲了珍藏級的“壯游禮物”,如由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頒發的“運河文化小使者”證書、刻有孩子手繪父親背影的世界級非遺雕版珍貴藏品、壯游父子勳章、壯游證書等,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共建家風共同成長的過程。 

  “父子壯游提倡構建一種有邊界的父子關系和一種高質量的父愛,主張父親角色的回歸,這種回歸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父親高大形象,而是父親在有效的陪伴里賦予孩子自信和勇于挑戰的能力,通過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在波瀾壯闊的旅程中,遇見世界,發現自我。父子壯游,試圖提供一個親子陪伴、平等溝通的模式,去給想要共同進步的父子們參考學習。每一次出發,都是為了更好的歸來。明年我們還將面向更多家庭,邀請更多的父子一起來壯游大運河。”程顥如是說。(黃穎)

 

[責任編輯:實習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