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中国智慧城市博览博会闭幕 深圳共识出炉

2018-08-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林丽青 王晓蕾 见习记者 王静抒 报道:8月22日,第26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在五洲宾馆落下帷幕,同期举行的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也闭幕。两天时间内,海内外嘉宾围绕智慧城市主题展开讨论,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方法和目标,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并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等出席闭幕式,并共同见证《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的发布。

  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出炉

  8月21日-22日,“第26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全球学界、业界和政界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共50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这一世界共同关心的主题,进行了广泛分享和深入讨论,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

  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代表大会组委会发布《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共识共包括六点内容:一是智慧城市建设亟待上升到战略高度;二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统筹协调合作;三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四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做好信息工程文章;五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优化标准梯度实施;六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立法确保安全。

  根据共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总体需求旺盛,制度优势明显,发展态势蓬勃,深圳等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必将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更好地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智慧社会建设和世界城市转型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聚焦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介绍,本届智博会吸引了140多家企业参展,1500个地方政府参展,34个工程院院士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前沿领域展开研讨、交流和共享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在昨日举行的智博会分论坛上,以“新坐标与新机遇”为主题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拉开序幕。粤港澳地区是中国最具有创新活力的地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致辞表示,一个区域性的地区要实现高效的一体化发展,特别需要高效统一的市场,使得各类要素能够在这个区域内无障碍、高效的配置,这些问题实际上都还面临障碍,需要我们对此来进行研讨。

  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认为,真正推动粤港澳地区的发展是中小企业和年轻人,“院士非常重要,但院士不是唯一”。山西省原副省长、蓝迪智库学术委员牛仁亮则希望大湾区能够在高质量、高技术和市场经济引领内地,此外,他还希望构建大湾区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廉价的住房机制,给内地提供示范。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应增加劳动力的贮备,同时,优化和完善轨道交通,来适应湾区经济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际声音:

  纽约市原第一副市长Anthony E.Shorris:

  地方主义、区域主义有各种形式可供中国借鉴。比如区域土地利用税收和监管的协调,投资共同的基础设施,规划房屋、医保、扶贫以及移民政策、共享教育等方面,如果把这些都整合起来的话,能够创造更庞大的区域主义。

  东京都前副知事青山佾:

  我们观察到了全世界城镇化的趋势,首先是从效率至上到舒适至上,重点是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这种全世界城镇化的变化就是让人民更好的去享受生活,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去真正享受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会长肖耿:

  建设大湾区还是要回到深圳改革开放当初,要有一个特殊政策,能够保证跟香港的配合,包括税收、监管、资金流动、人才流动等。今天可以完全通过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通过电子围栏,推动各种监管来实现。

  城市土地协会亚太地区会长Nicholas Brooke:

 

  谈及新发展和大湾区便涉及到现在城市的再生和复兴,不要只是想到在原有的市中心做工作,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城市的复兴不仅仅是关于再开发,例如伦在国王十字项目上,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