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蘇 > 地方產業

南瑞集團:堅守創新之路 邁步雙千億

2018-09-06
來源:香港商報網
   
南瑞集團-自動化設備電磁兼容實驗室,這里80%的檢測項目都是為國內企業服務。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杜林、宋璟報道:南京江寧區誠信大道附近,千畝土地上,一棟高樓連带有附近數十棟廠房、實驗室,這里就是全國聞名的南瑞集團。從幾十人的科研院所到如今的大體量央企,南瑞集團不僅是中國最大的電氣設備成套供應商,發展有6大產業領域,而且還參與國際標准制定,引領國際先進技術,成為中國首批科研體制改革單位中的佼佼者。近日,本報記者隨南京市委宣傳部“改革再出發 發展高質量--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采訪團一行走進南瑞集團,解讀這家與改革共榮的企業發展密碼。
 
  把握國際標准話語權
 
南瑞集團研發的變電站就地保護設備,2018年4月,世界首座采用就地化保護的500kv變電站在江蘇北部鐘吾變電站成功投運。
 
  擁有“智能電網保護和運行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中心、2個國家能源局實驗室和5個國家電網公司實驗室。累計獲科技獎勵1497項,專利授權2490項;編制國家、行業技術標准260余項,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准29項……在南瑞采訪,總能看到不少頭發花白的科研工作者,正是他們與企業一道成長,付出半生精力,方得成就企業在各類國際競爭中把握了話語權。
 
  南瑞集團實驗驗證中心主任施玉祥就是電磁檢測方面的專家。在南瑞的自動化設備電磁兼容實驗室,五面環繞着特殊的電磁波吸收材料,專業設備從十米外對電力設備的輻射情況和抗輻射能力進行檢測,這是南瑞自創的“十米檢測法”。施玉祥告訴記者,這個最新打造的實驗室不僅可以為南瑞自身的產品進行相關檢測,而且還作為國家認可的第三方實驗室,為國內企業提供相應檢測服務。目前,實驗室80%的測試都是針對國內其他企業產品展開。由于相關標准嚴格,實驗室也獲得了國際標准的認可,出具的報告也為中國產品邁向世界提供有力背書。
 
南瑞CEV1271大功率充電機,在大功率充電模式下,車輛電量從10%-90%僅需10分鐘。
 
  上世紀80-90年代以來,南瑞逐步派員參加IEC等國際組織的標准制修訂活動,迅速在繼電保護、調度自動化、電網安全穩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等方面確立領先地位。2010-2011年,南瑞集團率先在智能電網調度領域和電動汽車充換電領域發起4項IEC新標准提案,于2016年獲得IEC正式發布,實現相關技術領域國際標准方面“零”的突破。
 
  參與國際標准的制定,不僅讓企業把握話語權,而且對行業影響深遠。南瑞集團相關負責人舉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佔有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的50%以上,然而,過去國內車廠受到國際標准的瓶頸制約,很難將產品輸送到國外。隨着南瑞集團參與IEC相關標准的制定,中國相關標准上升為國際標准,國內車企出口渠道也更加暢通了。
 
  從“制造”、“創造”到“引領”
 
  2007年之前,國內地鐵線路的綜合監控系統都要采用國外產品,價格在300萬-400萬美元,成本昂貴。2007年,獲得本地政府的相關支持,南瑞集團軌道交通公司開始相關研究,在地鐵二號線綜合監控項目中,首次采用了國產系統。緊接着,集團又獲得2010年廣州地鐵新線和2013年當時國內最大的重慶地鐵三號線綜合監控項目。由于國產系統穩定可靠,文字界面更加方便,且價格僅為國外產品的四分之一,很快就獲得國內交通系統的全面采用。
 
  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1100千伏換流閥應用于昌吉-古泉特高壓工程;自主研發的直流斷路器解決了世界電力“百年難題”;統一潮流控制器(UPFC)佔領世界柔性輸電領域制高點……為全球能源電力發展貢獻“南瑞方案”,實現了從“南瑞制造”到“南瑞創造”、再到“南瑞引領”的跨越。
 
  經過多年的深耕細作,南瑞集團通過不斷優化國際業務體系,業務布局由東南亞發展到南美洲、大洋洲、歐洲、非洲和中東等地區。韓國濟州島直流控保改造工程,日本東京、大阪兩個城市儲能變流器和SCADA供貨項目,希臘150千伏GIS變電站新建總包工程,以及對美國、加拿大的控保等核心設備出口……國際業務從發展中國家向歐美發達國家全面拓展。業務領域由傳統的電力自動化,發展至包括新能源、柔性輸電、一次設備等多個領域,通過199項國際認證、108項海外業主入網測試。調度系統、控制保護、直流換流閥、SVC、串補、儲能變流器等20余類產品已出口至100多個國家及地區。
 
  改革基因:堅持自主創新
 
  南瑞集團前身是成立于1973年的南京自動化研究所和成立于1974年的武漢高壓研究所,成立之初僅有數十人的團隊。1984年,率先啟動科研體制改革,通過推行課題承包和拓展橫向項目等方式,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經濟建設。南瑞集團新聞發言人、首席專家施沖介紹,1985年,南瑞成為中國首批科研體制改革的10家試點單位之一,成為中國科研院所最早實現市場化轉制的典范。1992年,南瑞實行“一所兩制”運行模式,自主研發了一大批國內首台首套設備和系統,確立了在電網自動化、發電及水利自動化等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2003年,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至“十二五”末,南瑞發展成為了綜合實力較強的高科技企業。2017年企業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實現核心優質資產整體上市,集團資產證券化率由42%上升至89%。近三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15億元,繳納稅金90億元。
 
  成立于改革開放前夕,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的南瑞集團,也走過了45年發展歷程。集團戰略發展部副主任王志誠表示,企業發展至今,核心的一點就是堅持自主創新,以及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和創新機制的創新。邁步新的發展階段,南瑞也一直在思考未來如何轉型升級,如何培養新的增長點。現階段,企業設立了21項戰略新興產業培育項目,對包括核心元器件、儲能、軌道交通、量子通訊等在內的重點方向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同時,加大對外合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對核心技術企業開展投資並購,夯實基礎環節。在新產業培養方面,對新設企業結對帮扶,一企一策,逐步培養為更大體量的產業。計划到2020年,南瑞集團實現市值達一千億元、銷售規模達一千億元的“雙千億”目標。

 

[責任編輯:李振陽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