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白山管委會副主任尹濤主持會議
【香港商報網訊】:9月14日,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新機遇峰會在長白山皇冠假日酒店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中科院、北京大學、IUCN保護地委員會等單位和組織的專家學者,探討世界遺產保護地的保護發展新路徑、新思路。與會嘉賓在會議上達成並推出了《長白山共識》。
長白山管委會副主任尹濤主持了本次會議。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司長楊超從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解析了新時期中國自然保護地的現狀和遺產保護的發展方向。多位世界遺產專家圍繞世界遺產與IUCN的期望和新發現、中國世界自然遺產面臨的挑戰及對策、IUCN綠色名錄的全球新標准、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地成為世界遺產的方式等方面展開了論述。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既承載着人類的精神文化價值,又關乎着地球生態安全。自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履行公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目前我國擁有53項世界遺產,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遺產13項,自然文化雙遺產4項,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呈現了中國精彩。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党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歸口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一管理,這是中國保護地事業新的起點,也為世界自然遺產申報、保護管理带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9位專家主旨演講結束後,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就“不同文明背景下國家遺產的全球意義”問題展開了高端對話,IUCN世界遺產項目專家、默多克大學教授大衛·紐薩姆擔任此高端對話主持人。
本次會議最終形成了重要成果《長白山共識》,並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遺產與風景名勝管理處副處長孫鐵發布。共識提出,我國將繼續科學合理地開展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的申報、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工作,全面提升保護管理水平,在嚴格保護突出普遍價值、保護和保存世界遺產地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同時,普及世界遺產的價值內涵和保護理念,提高保護意識,激活世界遺產的生命力。進一步加強中國世界遺產地的價值認知和判識工作,關注中國世界遺產地的監測和評估工作進展,完善中國世界遺產地的解說教育,提高中國世界遺產地管理與保護的專業能力,為中國世界遺產事業提供堅實的支持和保障。
本次峰會是2018中國長白山國際生態會議的重要分會之一,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鹿蘺工社、長白山科學院等單位協辦。來自中國、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非洲貝寧、韓國、蒙古等國的專家分享了各自國家的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經驗,這些意見對我國潛在世界遺產地申報和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也促使我國遺產地的保護與管理標准向國際水平看齊。來自中國20多個省市(區)的世界遺產地代表參會。(徐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