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金秋時節,碩果累累,喜氣盈盈。大別山革命老區嶽西縣鄉間地頭,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農村道路寬闊平坦,一棵棵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一串串獼猴桃散發著誘人的清香……在全省率先摘除貧困帽子的老區人民,喜慶豐收,暢想美好生活。
由於歷史、自然等因素,嶽西一直是安徽省乃至大別山區29個國家級貧困縣中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份之一,1985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貧困縣。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和省市的堅強領導下,老區人民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弘揚紅色文化精神,接續奮鬥,精准施策,攻堅克難,成功趕走貧困這只小康路上的“攔路虎”。截至2017年底,全縣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1373戶354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98%。2018年8月8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嶽西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四十載辛勤耕耘,滴滴汗水綠了大別山。四十載接力攻堅,濃濃心血紅了杜鵑花。
嶽西縣頭陀鎮梓樹村宛若大山裡的一顆明珠
喜看山鄉花滿園
盤山公路四通八達,宛如彩練在山間縈繞;基地裡茶桑長勢喜人,光伏發電板熠熠生輝;粉牆黛瓦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在綠樹掩映下,顯得格外養眼……江淮分水嶺上的老鴨村,如大山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97%的農戶住上樓房,組組通水泥路,近一半家庭擁有小轎車;全村特色產業基地3522畝,人均可支配收入9815元……”老鴨村黨支部書記熊壽青自豪地介紹。2017年,老鴨村成功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38%。
老鴨村位於岳西縣青天鄉,距縣城44公里。這裡蝸居深山,地無三尺平,是出了名的窮山沖。改革開放前,村裡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家家戶戶土坯房,一到青黃不接時就餓肚子。
老鴨村群眾昔日的困窘,是嶽西整體貧困的縮影。土地貧瘠,基礎薄弱,交通閉塞,加上自然災害頻發,讓岳西成為大別山中的貧困窪地。1978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僅63元,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95%。“松當燈,椒當鹽,養豬為過年,雞蛋換油鹽”,道出了當時老區群眾生活的艱辛。
1983年,受省委主要領導委託,時任安徽省委秘書長張秉倫率隊來嶽西視察。他深入原前進鄉檀樹村兩個生產隊逐戶察看,總結出“六個沒有”:沒有一家有件像樣的衣服,沒有一家有條像樣的棉被,沒有一家床上有墊單,沒有一家不缺油少鹽,沒有一家不說糧食不夠吃,沒有一家不欠債短款。當晚,張秉倫在向省委的傳真電報中驚呼:“嶽西縣的貧困狀況使人觸目驚心! ”
1985年,嶽西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貧困縣。當時絕對貧困人口24.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2.3%。
貧困,如大山圍困,如重石壓心。脫貧致富一直是老區人民的最大期盼,扶貧開發一直是嶽西縣的頭等大事,全縣上下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滴水穿石,弱鳥先飛。一路風雨征程,大別山中留下一個個堅實印跡!
大扶貧初期,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翻箱倒櫃”支援嶽西,幫助眾多貧困家庭解決吃飯穿衣問題。岳西推進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1986年至1993年的開髮式大規模扶貧階段,嶽西提出“一切為了脫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將扶貧開發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國家“八七”扶貧攻堅期間,嶽西實施“六大工程”,走治貧治本、可持續發展之路。
“十五”、“十一五”期間,嶽西實施“一體兩翼”扶貧戰略,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產業化扶貧,取得階段性扶貧成果。
“十二五”期間,嶽西以扶貧開發為中心任務,著力打造“五大基地”,創新完善“六大扶貧機制”,扶貧開發工作有效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把党領導的反貧困實踐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嶽西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中心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嶽西全縣上下圍繞“脫貧摘帽”,對標對表,聚焦聚力,在精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
精凖識別貧困人口,科學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精准施策,招招精准,很多“老大難”得到有效解決;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山裡公路通了,產業基地大了,農產品銷路暢了,老百姓腰包鼓了;2017年,嶽西完成脫貧攻堅主攻任務,6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2018年6月,嶽西縣作為安徽省第一個申請脫貧摘帽縣,順利完成國家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任務。2018年8月8日實現脫貧摘帽。
安慶市委常委、嶽西縣委書記周東明說,民不富,心不安,縣不富,心不甘。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團結帶領全縣幹群,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用心用情書寫脫貧摘帽的當代史。
春華秋實,碩果累累。四十載艱辛耕耘,大別山花開滿園。綠水青山成為嶽西老區加快發展的金山銀山。2017年,嶽西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3元,分別是1978年的165倍和167倍;全縣農村樓房率達96%以上,居民存款餘額100億元。今日嶽西,生態良好,產業興旺,政通人和。今日嶽西,躋身國家級生態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國家有機食品生態基地建設示範縣、中國高山茭白之鄉、中國最美休閒度假地。
精凖滴灌潤心田
天高雲淡,草木蔥蘢。岳西縣和平鄉和平村聞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72歲的聞聲中正在家裡忙活。2016年底,他告別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拎包入住新樓房。“多年前就盼著住樓房,現在共產黨幫我圓了夢,我享福了!”聞聲中激動地說。
精凖滴灌潤心田。在和平村,精准扶貧讓貧困戶夢想成真:葉慶學靠2萬元幫扶資金變身養雞大戶,帶動20餘戶群眾養雞脫貧;葉向明獲聘村護林員,妻子在扶貧工廠上班,夫妻倆月穩定收入3000元;深山裡的陳錦生戶借助“暢通工程”,將水泥路引到家門口……
靶向治療見成效。近年來,和平村“兩委”結合村情和貧困家庭實際,先後開出一張張治貧“藥方”:投入近400萬元,硬化通組路,整修塘渠堤壩;斥資270萬元實施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61戶貧困戶住進樓房;發放產業獎補資金61萬元,幫助貧困戶實現“家家戶戶有茶桑,脫貧奔小康”;建設扶貧工廠,年發放工資80余萬元;為79戶貧困戶安裝戶用光伏電站,戶均年增收3000元。
圍繞“戶脫貧、村出列”,幫扶單位各盡所能:縣衛計委投入幫扶資金近百萬元,縣科協送農技培訓到田間地頭,皖源集團開通貧困戶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
和平村黨支部書記葉寬懷介紹,政策、資金、項目、幫扶力量、技術服務,全部向貧困戶集中,確保“一個都不落下”。
和平村的戰貧“組合拳”,是嶽西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決勝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的生動實踐。
閃亮的夢想,用奮鬥打磨。岳西縣委、縣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准滴灌、靶向治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的囑託,帶領全縣幹部群眾,聚焦聚力,精准識別,因戶施策,吹響脫貧摘帽衝鋒號,勇樹脫貧攻堅標杆。
——軍令如山,全縣總動員。組建縣鄉村三級指揮機構,逐級簽訂“軍令狀”。落實“雙包”責任制,所有縣幹和鄉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到貧困村任脫貧攻堅專職書記或主任,選派9名副縣級幹部任2017年未出列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選派21名優秀年輕幹部到鄉鎮任脫貧攻堅專職副書記;選派182名幹部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開展扶貧,省、市、縣、鄉7454名幹部結對幫扶所有貧困戶,實現行政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派駐和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湧現了“心動安徽最美人物”劉揚彧、“安徽好人”華同春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精凖靶向,瞄準了再打。精准識別,創新“五比五看三優先”,科學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三清行動”,清家庭狀況、清家庭收入、清脫貧措施,盤清“明細帳”、查明“窮苦源”、制定“時間表”。
——產業“造血”,拓寬致富路。以茶葉、蠶桑、蔬菜、林藥、養殖、構樹、旅遊、勞務、電商、光伏“十大產業扶貧”為抓手,推進 “四帶一自”模式,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成功引進金雞扶貧項目,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直接和間接帶動近萬人長效脫貧。目前,全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309家,特色農林業產業基地84萬畝,建成全國最大的高山無公害茭白基地,岳西翠蘭茶葉品牌價值達18.21億元……
——健康脫貧除“病根”。全面落實“351”“180”政策,出臺“1579”再補償、“重特大疾病政府再救助”和脫貧人口大病再救助等政策,縣域內就診率提升至90.07%,綜合補償比達91.2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
——教育扶貧拔“窮根”。累計發放學生教育資助9241萬元、生源地信用貸款1.23億萬元,實施雨露計畫,撥付專項資金1121.45萬元,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建成扶貧工廠103個,帶動1083人每年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開發公益性崗位456個、輔助性崗位1389個、居家就業崗位18419個。
——扶貧搬遷“穩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2147戶6838人,危房改造16464戶,退宅還耕25391戶,不讓一名貧困戶在危房裡脫貧奔小康。來榜鎮為易地搬遷戶發展“2畝茶+2畝果+2畝食用菌”,讓搬遷戶“搬得出、能致富、無牽掛”。
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嶽西縣創新扶貧舉措,探索精凖扶貧新模式。
——創設扶貧新機制,精准扶貧一竿子插到底。建立長短線產業“造血”、健康扶貧兜底“輸血”的脫貧支撐機制,脫貧攻堅整村聯結、融資聯結和扶貧車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激發貧困家庭內生動力,激發黨員幹部幹事擔當熱情。
——創新一線工作法、問題導向法、時間節點法、典型引路法“四項工作法”,激勵幹部紮根一線、破解難題。
——實施“三變改革”,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穩定提高貧困戶收入。冶溪鎮大山村期權扶貧經驗被中央網信辦列入“治國理政新實踐”並被全網選推;全國政協對此進行調研,在全國引起積極反響。
——全國首創PPP模式運轉光伏扶貧專案,實現村級光伏電站全覆蓋,11402戶貧困戶實現“太陽當空照、在家數鈔票”。
——健全防範返貧機制,形成農險、大病險、商業險、農房險等一攬子保險制度,築牢返貧防線。冶溪鎮低保戶陳松林家房屋因大雨受損嚴重,就在全家心急如焚時,竟獲賠2萬元。原來,政府已為每戶貧困家庭投保農房險,事後還對他家進行危房改造。
——“志智雙扶”,扶貧夜校點亮貧困群眾心燈。利用夜晚時間組織貧困群眾集中培訓學習,宣傳扶貧開發成效,讓先進典型現身說法,引導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掌握生產技術、知曉扶貧政策、找准脫貧路子。嶽西扶貧夜校經驗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並被國家、省市多家媒體報導。
實幹成就夢想,奮鬥抒寫輝煌。嶽西脫貧攻堅工作次第開花,成效顯著。嶽西縣長江春生介紹,“嶽西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有關工作得到中央領導批示肯定,人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專題報導。嶽西茭白產業成為全國產業扶貧案例,縣扶貧辦榮獲‘全國扶貧系統先進集體’,健康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在國家扶貧日作經驗交流,抓黨建促脫貧、光伏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工作經驗在全國、全省交流。”
岳西縣冶溪鎮農民喜摘豐收的獼猴桃
合力攻堅鑄豐碑
山連著山,山套著山,頭陀鎮梓樹村就藏在大山的褶皺裡。走進梓樹村,宛若進入世外桃源:山環水繞,屋舍儼然,道路通暢,產業興旺,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梓樹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欣欣向榮,離不開省委書記李錦斌的關心關懷,離不開省委辦公廳的傾力幫扶。”梓樹村黨支部書記項海潮激動地說。
2016年11月,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深入梓樹村蹲點走訪,指示要努力打造一個山水相依、產村相融、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梓樹,並親自協調推進梓樹至黃尾高速出口連接線工程。該工程全長18公里,總投資4000萬元。
作為梓樹村“雙包”單位,安徽省委辦公廳從2014年開始,傾力幫扶助推梓樹脫貧摘帽。幫助爭取項目資金1600萬元,實現道路“組組通、對外暢”,完成水口河小流域治理、水口中心村建設和農網改造;捐建210KW村集體光伏電站,幫助爭取指標實現貧困戶光伏電站全覆蓋;為貧困戶送豬仔並幫助銷售,為頭陀鎮貧困學生捐資助學……
“駐村近4年,梓樹村莊美了,道路暢了,產業興了,群眾幹勁足了,大家從‘要我幹’變成‘我要幹’。”安徽省委辦公廳選派幹部郭逢春深有感觸地說。
梓樹的出列和嬗變,是中央和省市關心嶽西,各級幫扶單位支援嶽西的一個樣本。岳西脫貧史,是一部凝聚大愛的幫扶史。
心系老區,帶頭髮力。1989年,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盧榮景深入嶽西走訪調研,將岳西作為聯繫點。隨後,歷任安徽省委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嶽西蹲點走訪,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商討脫貧致富良策。
2016年8月,李錦斌任安徽省委書記後,將岳西作為自己的聯繫點,先後多次深入嶽西走訪調研,要求嶽西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著力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勇於在脫貧攻堅上當好先鋒;要堅持問題導向,精准補齊短板,集中優勢兵力攻克堅中之堅。
“確保嶽西縣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是當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頭等大事,必須舉全市之力、聚全市之力,堅決打好這場硬仗。”安慶市委書記魏曉明不止一次強調。安慶市出臺定點幫扶嶽西清單,市委書記牽頭聯繫岳西,靠前督導指揮;設立“雙基”專項引導資金,支持嶽西縣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安慶經開區結對幫扶嶽西縣。
親切的關懷,巨大的鼓舞。嶽西圍繞“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的目標,一個目標幹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勇當全省脫貧攻堅排頭兵。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各級幫扶單位無私援助,彙聚成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
中央幫扶單位中石化先後安排14名幹部到嶽西掛職,累計投入資金9145萬元,解決貧困人口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等問題;安徽省委辦公廳等11家省直幫扶單位從政策、資金、專案等方面給予嶽西全方位支援;合肥市及所屬縣市區無私援手,捐資修建“包河大道”、“蜀山大道”、“瑤海大道”、“肥西大道”等一批群眾急需急盼的基礎設施項目;安慶市112家市直幫扶單位(企業)加大幫扶力度,2017年安排各類資金8億元;安慶市經濟開發區安排縣域結對幫扶資金1000萬元,首批安排支持嶽西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資金140萬元;縣域結對縣郎溪縣安排資金2000萬元,選派幹部進駐岳西參與幫扶指導;中金公司、安慶商會等企業、社會組織及各界愛心人士向嶽西捐資捐物1.3563億元……春風化雨,澤被老區。嶽西廣大幹群團結奮鬥,把“聯繫點”建成“示範點”,將“落後”變成“率先”,譜寫了一曲紅土地上的攻堅凱歌,在大別山巔豎起一座巍峨豐碑。
“嶽西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在嶽西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是省、市風雨兼程傾情幫扶的巨大成就,是各級幫扶單位無私支援的生動寫照。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生態、創新、美麗、小康‘四個嶽西’,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嶽西篇章。”周東明堅定地說。
擁抱新時代,當有新作為。伴著鄉村振興的鼓點,嶽西的英雄兒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林智勇 徐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