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吳敏 報導:“切實將黃山世界遺產傳承保護好、永續利用好,共同開創名錄遺產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在日前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主辦,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承辦的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上,黃山市委常委、黃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吳文達表示:黃山成為全球首個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於一身的自然保護地,這既是一項崇高的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既是向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黃山可持續發展的嶄新起點。
黃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也是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於一身的自然保護地,素以“美妙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神奇的地質地貌、獨特的文化遺存”以及不斷追求卓越的品牌管理而聞名于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施萊格向吳文達先生轉交黃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證書原件 蔡季安 攝
追尋“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吳文達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黃山人追尋“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今天的黃山,不僅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經典代表、珍稀物種繁衍生息的快樂家園,還是科研與科普的重要基地,已成為馳名中外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談及黃山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做法,吳文達介紹:嚴格遵循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方針。近年來,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遊客宿營帳篷、無人機放飛等系列規定,嚴格審批程序和監控管理,確保珍貴資源不受破壞,確保生態環境永續利用;堅定不移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先后創建ISO14000國家示範區、生態旅遊示範區、低碳旅遊示範區、綠色旅遊示範基地、十佳綠色旅遊目的地等,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佳保護地綠色名錄,并在今年初《世界遺產展望2》中獲得GOOD評價。在發展路徑上,從傳統產業向多業融合轉變,立足旅遊主業,向上下遊產業延伸,向周邊社區拓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徽菜連鎖、交通運輸、休閑運動、文化體驗等現代服務業。在產品結構上,加快觀光型向休閑度假體驗等復合型轉變,大力推廣溫泉養生、書畫攝影、科考研學、登山運動等生態環保產品業態,尤其持續加強黃山冬遊營銷,緩解旅遊旺季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黃山市委常委、黃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吳文達作題為《黃山名錄遺產地可持續發展探索與實踐》報告 蔡季安 攝
改革開放名山 擴大開放合作
吳文達指出,黃山是改革開放名山,中華國寶——迎客松展示了中國人民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黃山并發表著名的“黃山談話”,揭開了中國旅遊業改革開放的序幕。39年來,黃山人謹遵“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囑托,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獲評全球旅遊目的地管理獎、全球百佳可持續目的地、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等榮譽。發起創立了可持續目的地領導者聯盟、中國山嶽旅遊聯盟,合作建設了黃山“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吳文達說,近年來,按照黃山市“走下山、走出去”二次創業的戰略部署,加快將相關項目和旅遊產業向周邊社區轉移聚集。景區榮獲了亞太旅遊協會中國旅遊社會責任最佳實踐獎,《“黃山旅遊”促進周邊社區發展》案例被寫入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建構未來》教科書。黃山風景區森林覆蓋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56%提高到目前的98.29%,空氣、地表水、噪音等各項生態環境指標均好于中國一級一類標準。2017年,共接待遊客336.87萬人,實現經營收入28.7億元,景區周邊社區也呈現出持續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
吳文達表示: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處理好科學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推動黃山名錄遺產更加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處理好依法管理與適度利用的關係,提昇旅遊品質和發展質量,實現名錄遺產保護和旅遊經濟發展的“雙贏”;處理好共同參與與協同發展的關係,進一步增強名錄遺產地周邊居民的自豪感與認可感,努力將黃山打造成“名錄遺產地典範、旅遊目的地標桿”,成為世人向往的美麗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