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童文武 蔣曦 報導:重慶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1月29日舉行「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專題記者會。
據重慶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介紹, 2018年,重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5200億元,增長15.9%;服務貿易進出口315億美元,增長20.7%,國際服務外包執行額21.3億美元,位列中西部第一;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02.7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增速43.8%,位列中西部第一。
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說,過去的一年,重慶「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金融服務領域合作不斷深化,航空產業領域合作務實推進,交通物流領域合作全面推進,信息通信領域合作深入拓展。目前已累計簽約156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24億美元,在金融服務、航空產業、交通物流、信息通訊等重點合作領域以及教育、醫療、養老、旅遊等領域,推動了跨境融資、機場商業合作、「陸海新通道」、中新數據通道、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萊佛士醫院等一批項目落地,為重慶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以全方位開放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
在今年重慶市長唐良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重慶將「持續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髙質量發展。增強通道輻射能力、提昇開放平台能級、強化口岸支撐功能,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全方位開放,加快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
作為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近年來,重慶市沙坪壩區狠抓擴大開放,夯實鞏固開放高地。據重慶市沙坪壩區委書記江濤介紹,沙坪壩依託西部物流園積極探索,為重慶市對外開放開創了多個「先河」。2011年1月,渝新歐班列開行,首次實現了「一帶一路」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鐵路交通大整合,促進了中國至歐洲鐵路沿線地區的雙向貨物貿易。目前中歐班列(重慶)已累計開行3000列,佔全國中歐班列的四分之一,貨物進出口總值也佔了全國中歐班列總值的三分之一(35%),國內56個城市仿效開行,通達歐洲15個國家49個城市。
沙坪壩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沙坪壩充分發揮多項國際物流通道起點優勢,在西向中歐班列的基礎上,又打通了北向、東向和南向的新通道,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優勢,實現通道建設、平台提昇、自貿區改革創新再上新台階。目前,南向通道已在越南、新加坡、香港等設立了5個海外分撥中心。沙坪壩團結村中心站集裝箱辦理量49萬標箱、增長14%,居全國內陸口岸前列,已形成四向齊發,海陸聯運的格局。
2017年1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重慶江津綜合保稅區。據重慶市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介紹,作為一個年輕的對外開放平台,近年來,圍繞助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江津區着力抓平台、拓通道,抓招商、引人才,抓協作、優環境,推動江津從內陸腹地向開放前沿躍升。
在平台提昇上,江津積極構建「1+4」開放平台體系,加快打造高能級開放平台;通道拓展上,緊緊扭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着力構建「立體式」開放格局。
在招商引資上,江津區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着力點,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突出「主動上門誠懇招商、專業隊伍精心引商、良好環境長久留商、搭建平台全力育商」,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會;區域合作上,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聯動,與川黔等多個市縣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共同構建內外開放協作機制。同時,江津還着力在人才引進、環境優化等方面發力。
作為中國第三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在重慶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當中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職責。重慶市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立傑說,兩江新區推進開放通道、口岸、平台、主體、環境五位一體打造,依託果園港和魚嘴鐵路站「雙樞紐」聯動,打造三大國際物流通道無縫銜接集聚點;依託果園港擴大口岸開放,打造功能完善的開放窗口;依託建設重慶自貿區和中新示範項目核心區,發揮開放平台的支撐作用;依託產業轉型陞級和政策創新,實現開放型業態集聚;依託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設,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