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沿河塘壩鎮:一片茶葉帶富一方百姓

2019-03-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塘壩鎮榨子村茶園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3月20日,記者從沿河縣塘壩鎮政府部門獲悉,近年來,該鎮按照「強龍頭、擴基地、創品牌、拓市場、增效益」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圍繞古茶園做文章,做強、做大古茶品牌,使其已經成為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沿河立足特色優勢資源開發,突出產業結構調整,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明確「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和茶旅融合的發展模式,着力提昇茶葉品質、拓展銷售市場、創新扶持機制,加快茶葉產業轉型陞級,茶產業已成為該縣最具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產業。
 
  「目前,生態茶產業已成為沿河的五大主導產業之一。生態茶產業不僅綠了荒山,而且已真正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加速了全縣脫貧攻堅步伐。」沿河縣長何支剛說。
 
一茶農專心採摘茶青
 
  塘壩鎮是沿河縣千年古茶園所在地之一,2009年來已建成生態茶園2.2萬畝,引資了浙江天馬、沿河千年古茶等4家公司,帶動貧困戶發展,使貧困戶逐漸走上了富裕道路。
 
  「以前,我們是抱着金磚受窮,只當喝茶是解渴,採茶沒那麼多講究,也拉低了茶葉品質。自從參加了茶葉技術培訓,現在光靠採茶一年就可收入近2萬元。」該村茶農陳述英說道。
 
  隨着塘壩千年古茶園的聲名鵲起,塘壩的茶葉品牌、茶葉文化逐漸被市場熟悉並接受。每逢茶葉採摘的時節,合作社便會集中統一收購村民手中的生茶青,以賣給前來購買的合作公司。同時,合作社將每戶提供的生茶青所獲得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作為分紅返還給農戶。
 
  「我們都這把年紀了,外出打工沒人要,現在在家門口發展產業,工作自由,自從茶園開採後,收入又有保障,茶葉成了村民眼中的『金葉』,我們很滿足。」村民田素琴一邊爭分奪秒採摘茶葉,一邊說。
 
  談及茶葉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茶農彭小前喜笑顏開:「以前種植玉米,一畝地收入不到500元,現在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幫助下,我家8畝土地,全部種成茶葉,畝均收入2000元,我也不愁銷路,只要品質好,公司不僅會主動收購我們的鮮葉,且收購價格還比市場價格高。」在塘壩鎮,像彭小前這樣的種茶戶有20多家,在公司的帶動下,他們認真管護茶園,抓茶葉質量安全,每年光靠茶葉收入就達1萬多元,走上了小康之路。
 
  「政府整體規劃,以生態茶葉為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採取大廠進村,小廠進戶,星羅棋布。同時,政府給農戶貸款貼息,修建茶產業發展道路,並引資外商建茶葉加工廠,對茶葉基地實行統防統治,茶青就地生產、加工。今年自春茶開採以來,企業實行訂單加工銷售模式,茶葉銷售市場良好,促進茶農增收致富。」沿河縣茶產辦駐塘壩鎮扶貧幹部鄒國太向記者介紹說。
 
  在沿河自治縣大力宣傳「梵凈山·思州古茶」品牌的基礎上,藉助着東西部幫扶協作戰略、張家港市一對一幫扶沿河的契機,如今兩地政府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以生態茶產業發展為載體,建立長效性的茶產業產銷合作聯結機制,助推沿河茶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早日實現「減貧摘帽、同步小康」。
 
  「通過這些年茶產業的發展,證明了茶葉是沿河在『生態、經濟』上達到雙重功能的優勢產業。目前,全縣形成『哪兒種了茶哪兒就致富』的財富觀,『哪兒要致富哪兒就種茶』的發展觀。在未來可見的圖景里,沿河生態茶產業蓬勃發展,茶農們正闊步邁向產業新天地。」沿河縣茶產辦主任田小強告訴記者說。
 
採摘的茶青
 
  據塘壩鎮黨委書記王虛介紹,塘壩鎮是全縣種茶六個重點鄉鎮之一,全鎮目前茶園面積達到25000畝,在加大茶園管護的基礎上,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再依託「千年古茶」這樣一個品牌效應,有六家茶企落戶塘壩投資興業,將直接帶動茶農增收。
 
  今年,塘壩鎮以脫貧攻堅統攬工作全局,緊緊圍繞「農業穩鎮、基礎強鎮、產業富鎮」的發展目標,在管護好原有2.8萬餘畝的基礎上,新栽種生態茶500畝,秋季計劃栽種生態茶園300畝,計劃引進茶企3家,力爭產值達1200餘萬元。同時,依託「千年古茶」這一品牌效應,積極順應鄉村旅遊消費新趨向,堅持把茶葉產業作為推動塘壩鎮農業轉型發展的新抓手、豐富鄉村旅遊的新載體、提升魅力鄉村建設的新亮點、促進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園區建設上取得突破、農業產業化實現突破、品牌效應實現突破,走「規模茶、精品茶、生態觀光茶」的發展道路,力爭通過5至7年努力,將榨子「千年古茶文化主題公園」打造成綠樹環繞、茶意盎然、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鄉村生態旅遊新村,把塘壩鎮締造成沿河北部旅遊重鎮。(黃慶松 任廷海 楊藝非)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