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一生只做一件事 六旬「麵癡」35年堅守品牌匠心

2019-05-1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李銀明 報導:做掛麵,這樣一份看似簡單的尋常事,有人卻堅持鉆研了35年,做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掛麵企業。「克明麵業」,一個從不產麥子的湖南小縣出發的小作坊,如今成為中國麵業龍頭老大的背後,是這家企業的掌舵者陳克明幾十年來的匠心堅守,與馳而不息的創新。5月10日晚天津衞視《創業中國人》的節目中,這位年過六旬的企業家目光如炬,分享了自己用一生做好一碗麵的故事。
 
  一「麵」之交,小木匠在磨難中重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陳克明是當地一個有名的木匠,不幸的是,一次意外,他左手的兩根指頭被刨床刨去,不能再做養家糊口的手藝活。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他收過破爛、擺過地攤……直到有一次,陳克明在一家糧店門口,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顧客指名要價格更高的外地麵條,而價格較低的本地麵條則無人問津。抓住這一契機之後,他想要從木匠轉行做麵條。隔行如隔山,在沒有技術、資金和市場的境況下,陳克明只能靠着一臺手搖麵機和一輛小板車開始艱辛的創業之路。
 
  陳克明夫妻倆晚上在家用手搖面機做麵,白天就推著小板車走街串巷吆喝賣麵。剛開始的時候,陳克明很害羞,喊不出口,每次都是先拖着小板車到沒有人的地方練習吆喝。從無法靠手藝吃飯的小木匠到做初涉面業的新手,這種轉變,讓陳克明在磨難中重生,迎來生活和事業上的曙光。
 
  在《創業中國人》節目上,陳克明一臉溫和的笑容,平靜地講述著過去的困苦,也讓更多創業者明白,雖然創業不易,但只要有「千錘萬鑿出深山」的韌勁,就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終生投入,「麵癡」用工匠精神攻克行業難題
 
 
  麵條雖然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做好並不簡單。陳克明清晰地記得自己做出來的第一鍋麵條就煮成了糊糊。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四處求教,專門買回掛麵製作的書籍,抱着字典去理解,才漸漸明白制面的一些原理。以往做木匠的經歷讓陳克明養成了一種「較真」的習慣,他全身心投入到做面條這件事情上,整天圍着麵機轉,來弄清楚裏面的運轉邏輯。第一家烤房建立之後,為了找到溫度、濕度、時長之間的最優組合,陳克明每天多次進入烤房觀察記錄,大汗淋漓卻渾然不覺,甚至有一次暈倒在烤房之中,差點丟了性命。
 
  在競爭激烈的麵業中,降低麵條製作、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成為了陳克明要突破的路徑。為了解決切面機震顫造成麵條容易斷裂的問題,陳克明趴在設備旁觀察了好多天,才發現原因,通過對刀片的一次次改造,將問題徹底解決,還申請了一項國家專利。人們稱他為「麵癡」,但他自己覺得還「癡」得不夠,依然不斷探索、發現,改進拌料機,加快小麥粉及輔料顆粒均勻水化,使麵筋不斷擴展達到最佳狀態,讓克明麵業在成長中不斷進行創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創業中國人》這樣一檔聚焦大消費領域的特許加盟類企業的全新創投類節目,陳克明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創業心得。
 
  匠心堅守,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從1984年拖着小板車開始賣麵條,到如今年銷售額突破28億,陳克明在麵條這個行業堅持了35年。其間也有別的利潤比較高的行業機會來找他,都被他一一拒絕。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很不錯了。
 
  用一生做好一碗麵,這是陳克明的匠心所在,也讓克明麵業在追夢路上更加專註地打造百年品牌。同樣在創業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還有來到本期《創業中國人》傳承600多年製糖工藝的古方紅糖,營銷總監張千明講述企業憑借獨具人情味的銷售方式讓這種傳統紅糖步入千家萬戶;臺北物語創始人彭科潤,因為兒子喜歡吃麵包,毅然從金融領域轉身投入麵包行業,投入麵包冷鏈技術的改造和研發,降低開店成本,幫助更多人實現開麵包店的夢想;經歷過多次創業失敗的姚德輝重新出發,腳踏實地去學習融入中藥的麻辣燙製作工藝,致力於讓更多夫妻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他們懷揣著創業之初的赤誠走到現在,回望過去的酸甜苦辣才能一笑置之,眺望未來才能無所畏懼。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