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望中遠黛接青螺,新路盤桓賞玉柯。莫是仙娥援巧手,珍珠串串掛雲坡。」4月中旬,在春雨的洗禮後,湖南省邵陽市北塔區陳家橋鄉望城坡村2萬多株的藍莓幼苗發出新芽,古代詩人王嘯林所描繪藍莓林海的畫卷已徐徐鋪開。近年來,該區量身打造特色脫貧種植產業,引導貧困戶吃上「產業飯」,不僅昔日的荒山變綠了,也讓貧困戶拔「窮根」的速度更快了、脫貧奔小康的底氣更足了。
從「輸血扶貧」轉向「造血扶貧」,選准致富產業是關鍵。該區以建設扶貧專案庫為抓手,精準篩選出紅柚、黃桃、藍莓、脆柿子等一批有發展潛力的扶貧產業。「產業扶貧,只有扶在根子上,才不怕日後老百姓在背後戳脊樑骨。」陳家橋鄉望城坡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說。陳家橋鄉藍莓專案規劃共200畝,一期規模50畝,概算投資107.5萬元,預計3年完工。資金方面打破傳統「小鍋燉湯」模式,除了扶貧專項資金外,還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合作社與所有貧困戶簽訂了委託幫扶責任書,明確產業資金的10%分紅給貧困戶,確保貧困戶利益不受損失。
扶貧先扶志,不是一句空話,要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他們在精神上「富起來」。「產業資金下來這麼久了還不開工?」「發展黃桃、楊梅種植,有經驗可循,掛果快,不是更加保險嗎?」「藍莓要是不掛果,畝產低,口味差,市場低迷,誰來背這個責?」北塔區良好的自然生態稟賦孕育著獨特綠色健康特色產業;但山高坡陡的地理環境、人們觀念的落後等,成為制約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的短板。該區構建產業扶貧戰略大支撐,精準搭建產業扶貧平台,全面壓實工作責任。鄉內的扶貧隊員及村幹部逐戶給貧困戶們做思想工作,並帶領着村支兩委到長沙、岳陽藍莓基地學習取經,開拓眼界;聘請各級農業專家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到基地,給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把種植技術和致富產業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按照「黨支部+致富帶頭人+黨員+貧困戶」的模式,把支部建到產業鏈上,鼓勵致富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激發貧困戶的脫貧鬥志,使其自身「造血」能力不斷提升。
「別人都這麼幫我了,我自己為啥不努力?」59歲左腳微坡的望城坡村村民張紅軍2014年被列入扶貧對象,但他沒有「等靠要」,而是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勵志圖強,承包了200畝的精品蔬菜基地,逐步成長為行業能人。目前,該區陳家橋鄉產業扶貧形成了主導產業專案8個,投入資金220.4萬,帶動全鄉492戶1499人實現穩定就業、增收。(劉洗湧 曾偉 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