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3月29日,位於湖南省洞口縣醪田鎮新書院村的金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種養基地裏,出現了一幅“一池草色萬蛙鳴”的田園美景。在此起彼伏的蛙鳴聲中,該合作社法人代表劉愛玉麻利地逮住了兩只“大長腿”開始擺拍。這個被當地人戲稱為“青蛙公主”靦腆大姐已經與這群萌萌的“大長腿”相戀了兩年,並演繹出了一場脫貧致富的綠色童話故事。
誰能想到這個活躍在田間的“青蛙公主”,原本也是在廣東漂泊20餘年的普通打工妹。“尹華義、劉愛玉夫婦勤勞務實、樂於鑽研新技術,敢於接受新思想,在稻田養蛙上做出了探索出一條致富路,是當地當之無愧的產業致富帶頭人。”循著“咕咕”的蛙鳴,該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對“青蛙公主”豎起了大拇指。
打工族變身“青蛙公主”
“我和愛人原來在廣東打工20多年,後來看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需要人照料。我們就決定回到家鄉,把祖輩們靠田吃飯的本事撿起來。正趕上縣扶貧辦組織的扶貧培訓,我馬上報了名去原安江農校學習。”劉愛玉介紹說,與“大長腿”結緣,得益於當地組織的各種脫貧培訓。
第一次在安江農校參加扶貧培訓的20多天裏,劉愛玉認認真真做了回小學生。“每天就是一絲不苟地聽課、記筆記,努力學習新的致富思路和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結束記下厚厚兩本筆記。”通過兩次扶貧培訓,她看准養蛙的大市場,並決心將稻蛙生態高效種養的新技術充分運用起來。“稻田養蛙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而且由於青蛙吃蟲,水稻也不需噴施農藥,青蛙的排泄物還是很好的肥料,這樣稻田可以不施化肥農藥,能大大提升稻米的品質。”劉愛玉不厭其煩地向丈夫尹華義灌輸稻田養蛙的好處,這位勤勞質樸、話語不多的農村漢子也從當初的不理解到全力支持,用行動默默支持了妻子實現“青蛙公主”的夢想。
“青蛙公主”愛上“大長腿”
2017年,尹華義夫婦創辦了洞口縣金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第二年又建立了洞口縣輝森生態家庭農場。共流轉土地400餘畝,其中有機肥綠色養殖試驗田100畝,現有稻蛙養殖基地20餘畝,採用的是“泰優390+美國青蛙”混養模式。
美國青蛙又名河蛙、水蛙,是標準的“大長腿”。其原產於美國,20世紀80年代後期引進我國,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上等的食用蛙,現已在全國各地都有推廣養殖。記者注意到,尹華義夫婦所養的美國青蛙,頭大而壯,只只都是大長腿。
“這些‘大長腿’易管理,生長速度快,對蛙類易感染的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大蛙吃小蛙的現象嚴重,稍不注意,損失嚴重。”劉愛玉說養殖之初,由於不注意及時分池養殖,造成嚴重的大蛙吃小蛙事故,讓她損失幾萬元。為了保護這些“大長腿”不受侵襲,也防止它們“出逃”,夫妻倆在蛙池四周都搭起了嚴密的圍網。劉愛玉介紹,由於基地建在山坳中,時常有黃鼠狼光顧,給“大長腿”造成不少的傷害。“我在養殖微信群中向老師請教,說放養大鵝能防治黃鼠狼,今年又在基地放養了一群鵝。”
“大長腿”演繹致富童話
“現在,我的基地擁有超過30萬只青蛙。稻蛙共生模式不但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更帶來生態效應,成為一種理想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2018年,這些“大長腿”給劉愛玉帶來了近10萬元的收入。已是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劉愛玉,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完成了由“打工妹”變身“青蛙公主”、“養蛙專家”的華麗轉身。
尹華義夫婦的稻田養蛙“致富經”不但在村裏傳開了,更獲得了該縣農業局的點贊,擬納入該縣稻田綜合種養示範建設進行推廣。該縣糧油站站長謝又春說,洞口是糧食大縣,今後更將努力構建綠色、低碳、環保、迴圈的糧食產業體系,延伸稻田產業鏈條,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和迴圈生產示範已迫在眉睫。今年,該縣將創辦1萬畝稻魚、稻蛙、稻蝦、稻蟹、稻鴨等稻田綜合種養生產示範基地,大幅度提高稻田生產效益,並對優質示範基地進行獎補。
聽到這些利好消息,劉愛玉備受鼓舞。“準備下半年再擴大養殖規模,基地做大後,我們還準備利用電商平臺,做好稻蛙、稻魚混養基地,希望能履行‘創業致富帶頭人’的責任,帶動周邊鄉親一起發展混養模式。生計,生態,兩不愁了。”樸素的“青蛙公主”埋頭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基礎設施方面,每畝花費1萬元左右,基地中每畝田可以放2萬只蛙苗,畝產成品蛙2500至5000公斤,每公斤能賣到40元。一畝蛙池至少能賺1萬元左右,養這個其實不算很辛苦,比我在外面打工輕鬆多了。”
“美國青蛙蛋白質含量高,口感細滑,銷路不成問題。一個電話,一批碩大肥美的青蛙就送到了邵陽水產批發市場,去年在基地還安裝監控系統,更便於生產管理。”結束了基地的分池管理,“青蛙公主”劉愛玉坐在家中的電腦前輕點滑鼠,整個基地便盡收眼底,看著給她帶來致富夢想的“大長腿”笑了。(劉洗湧 曾宇琪 謝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