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5月29日,瀋陽市政府新聞辦發佈會稱,在今年6月8日的中國第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瀋陽市將在和平區皇寺文化廣場和老北市文化園舉辦「第六屆瀋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活動全稱為瀋陽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暨「第六屆瀋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時間從6月7日開始,9日結束。活動主題為「非遺保護,中國實踐」,口號為「見人見物見生活」;「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創新」;「傳承文化根脈,共築民族未來」和「非遺保護,你我同行」。
相關負責人現場介紹,「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設立凸顯了國家對文化和自然遺產工作的高度重視。而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文化景觀到歷史街區,從文化古迹到鄉村民居,從傳統技能到社會習俗,眾多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我們國家記憶的最有力的物證,是城鄉價值的重要體現。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眾多,涵蓋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
近年來,瀋陽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96個,其中國家級10個,省級40個,涵蓋十大類別。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6名,其中國家級10名,省級38名。我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在全省及東北地區均居前列。
去年,傳承人劉敬賢、吳吉山、霍大順等3人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劇『韓花筱』三大流派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馮玉萍被評為「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傳承人孫天舒在「中國第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比賽中,取得了陶瓷成型類第二名好成績。
而在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中,將設置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會場面積6000平方米,共200個展位,體現五大亮點——包括,首次在錫伯族家廟舉辦「非遺保護名錄大型圖片展覽」;在文化園舉辦非遺現場展示,傳統烹飪、釀造、刺繡、剪紙、雕刻、麵塑、傳統體育等非遺項目悉數登場,諸多個性展示堪稱視覺盛宴;而皇寺文化廣場大舞台的5大專場國粹表演和皮影、木偶等繽紛登場,大戲小戲遙相呼應;「非遺公開課堂」上,將邀請林氏團花剪紙、瀋陽胡魁章制筆工藝等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傳授非遺技藝;同時,還首次設立了「傳統中醫藥義診堂」,面向社會開展義診服務,讓非遺惠及百姓。
特別是,為打造集文化遺產傳承、遼瀋風貌展示、品牌文化推廣於一體的「城市文化客廳」,加快文化名城建設,本次活動現場還將對國家級非遺項目老龍口白酒傳統釀製技藝和酒文化一條街建設進行重點推介。
相關方面表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助於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文化生態,豐富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更有利於在全社會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張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