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百姓心中的「咱家人」 王偉華以堅守詮釋初心 用擔當踐行使命

2019-07-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對於黑龍江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華來說,這個「初心和使命」就是始終牢記對黨的赤誠之心、對鄉親的公僕之心、對事業的擔當之心和對名利的平凡之心,他是這麼理解的,也是這樣堅守的,更是這樣傳承的。


  始終牢記對黨的赤誠之心
 
 
  王偉華1992年入黨,先後任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村委會主任、村支部書記。在近30年的工作經歷中,他是領導眼中的「老黃牛」、同志們眼中的「拚命三郎」、群眾心中的「咱家人」,堅持做「潛艇」、不做「浮萍」,全力為老百姓干實事,做好事,干群眾最期盼的事。
 
  他將全村劃分成6個基礎網格體系,由村支部、網格片長和網格管理員負責,並在網格內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包片的「三定一包」責任制,為村民提供貼心服務。開展「幫一帶四」活動,即一名黨員幫助一個特困戶、帶二戶鄰居、帶二戶弱勢戶,宣傳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謀劃脫貧致富產業。通過激活黨員的「細胞」作用,充分調動了村裡老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駐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行公開承諾事項12項,開展為民服務100餘次,辦實事150餘件,完成了基層黨建由「粗放」向「精準」、由「被動」變「主動」的轉變。
 
  始終牢記對鄉親的公僕之心
 
 
  王偉華堅持把為鄉親服務作為第一要務,把實現脫貧致富當作自己的責任,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主動作為、真抓實幹,踐行着黨員幹部的光榮職責。
 
  在王偉華的建議下,永德村黨支部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扶貧模式,通過黨支部領辦了呂志寶、張元友等7個合作社,通過推進產業脫貧,鏈接73戶貧困戶實現每年增收1000元,村集體經濟也實現增收30萬元。他注重發揮「頭雁」隊伍的帶動作用,通過群眾推、組織選,共有5名村級能人,2名後備幹部進入了鄉里的優秀人才庫,並選派了1名村級人才到鄉里掛職鍛煉,不斷提高本領、增長才幹,為持續脫貧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針對部分貧困群眾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他提出了「愛心積分卡」制度,引導貧困家庭通過自主勞動來賺取積分,憑積分兌換卡到「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非貧群眾的攀比心理也消除了,村民的「滿意度」大幅提高。
 
  始終牢記對事業的擔當之心
 
 
  「我當一天村支部書記,就讓老百姓說共產黨好,就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王偉華秉承着「做事不做秀」「交卷不交差」,對黨、對百姓、對事業負責的心態,確保每一件事都做出實績、收到實效。
 
  從1984年開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永德村現有林地面積1800畝,價值3000多萬元,是全縣村級最大的「綠色銀行」。近幾年,曾經有人多次找到他,商量林地「見縫插針」開墾的事,也有貧困戶和村民提出要分錢,但都被他拒絕了。「掙錢的事是好事,但幾代人汗珠子攢起來的家底,不能到我這就給斷送了」。現有林業資源每年增值達到100萬元,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僅守住了幾代人的初心與使命,更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
 
  始終牢記對名利的平凡之心
 
 
  人要有所成就,就要有點精神。王偉華的骨子裡,就有那麼一種永不服輸的鬥爭精神,敢於刀刃向內、敢於接受挑戰、敢於啃硬骨頭。
 
  王偉華的岳母患有腦梗、腦出血,醫療費用很大,基本符合貧困戶標準,但他考慮到村民攀比心理造成的連鎖反應,經過他的一再勸說,愛人和老人都同意不參加評選。在他的示範帶動下,村「兩委」堅決摒棄「老好人」、搞平衡的思想,樹立規矩意識、責任意識,堅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錯。不論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都對他和村「兩委」心服口服、豎大拇指。(周秘 張曉磊)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