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王玉春 報導:6日,由中國品質萬裏行促進會和遼寧省營口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尋找中國最美小產區”活動全國第一站走進遼南“魚米之鄉”營口,展開了一幅東北農業在融入國際市場中尋求繁榮振興的鮮香濃郁畫卷。
借力港口優勢 營口“品味”走俏“一帶一路”
據瞭解,近幾年來,“營滿歐”通道以低成本和高效率激發出活力,運量飆升幾十倍,貨源旺季時每週達到10列,成為全國沿海中歐班列最密集的港口。
營口供銷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在滿洲里口岸設立了分銷點,每週上百噸貼著“蓋州”標籤的蘋果從那裏源源不斷地進入俄羅斯。現在,“蓋州蘋果”已佔據俄羅斯近20%市場份額。同時,該公司正規劃建設營口供銷農產品果品出口交易平臺,同時打通東南亞國家市場。
據介紹,蘋果、西瓜、葡萄、桃、水稻、海蜇、大閘蟹、對蝦……這些被經銷商和消費者奉為上品、營銷國內外市場的營口特產,有個共同的身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這樣的“寶貝”,營口已經擁有 9個,而且還在積極擴充陣營。
營口特產,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品牌優勢。
目前,營口市正著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支持農業走出去,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產品貿易關係,充分利用營口港、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得天獨厚的優勢,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截至去年底,營口市共有註冊農產品出口企業74家,出口地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營口市農產品出口額達到0.98億美元,位居全省第五。
擦亮小產區“核心”品牌 營口“品類 ”“敢為人先”
水果、水稻、水產這“三水”是營口最驕傲的家鄉特產。
6月27日至6月29日,在廣州舉行的世界高端大米大會暨大米展覽會上,營口市的渤海米業“越光”和鵬昊米業“一目惚”品種稻米分獲銀獎、銅獎。標誌著“營口大米”整體品質已經得到了業界的認可,拓寬了“營口大米”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對農特產來說,“小產區”才能出精品,提升整體競爭力。營口是中國海蜇的主要產區,品種主要是綿蜇和沙蜇。從“海蜇漁場”到“海蜇工廠”,再到“海蜇市場”、“海蜇牧場”,如今的營口人正在打造全球“海蜇磁場”,領跑國際同行。
目前,營口近5萬人從事海蜇收購加工經銷貿易。營口人追逐海蜇進行加工的足跡遍佈全球:他們從東南亞到非洲、從俄羅斯到南美,把世界各地的海蜇運到營口加工,又遠銷到世界各地,使營口成為全球海蜇產業鏈的核心。
目前,全國海蜇加工出口所需半成品原料70%出自營口,國內海蜇加工企業80%以上由營口人開辦。作為世界海蜇集散樞紐的上海水產市場,90%銷售海蜇人員來自營口。營口市有海蜇加工企業約50家,規模以上企業10餘家,年加工海蜇產量約9萬噸,占水產品加工總產量的94%左右。全市約有4—5萬人從事海蜇收購加工經銷貿易,足跡遍及全國及世界各地。
營口農產品品牌越檫越亮。在遼寧省商務廳主辦的“遼寧禮物”評選活動中,營口生產的望兒山青花瓷酒等5種土特產品榮獲“遼寧禮物”殊榮。
近年來,營口在區域化佈局上因地制宜,建立特色基地。一大批以水稻、水果、蔬菜、畜牧、水產等為主導產業的專業村星羅棋佈,為現代農業、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特色化的基地,為創建農產品品牌提供了平臺。
截至去年底,營口農產品品牌已發展到179個,其中國家級農產品品牌23個、省級農產品品牌50個、市級農產品品牌106個。
傳統農特產華麗轉身 營口“ 品質”在傳承中創新
近年來,營口市 “大念品牌經,稻草變黃金”讓傳統蓋州西瓜、老玉米、營口大醬等一大批農特產逐漸實現從“產品”到“名品”的“變臉”。
今年,營口蓋州市太陽升辦事處黃大寨村帶有“營潤小黃旗”商標的西瓜在市場上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僅西瓜產業一項,全村收入就突破6000萬元,並為周邊7個村提供就業崗位1500多人次。
營口農佳嫂種植畜牧專業合作社通過延長玉米產業鏈,則探索出一條“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創新利益連接機制,讓聯合體內的玉米、雜糧等優質農產品實現產業訂單經營、品牌共用,加快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傳統老玉米迸發出新活力。
去年10月,農佳嫂米業有限公司的產品“農佳嫂玉米麵”品牌當選“2018遼寧禮物”,作為100個特色品牌之一為遼寧產品代言。
營口傳統大醬經過幾十年的傳承與創新,不僅在本土和東北三省濃香四溢,而且已經香飄四海,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營口市擁有生產營口傳統大醬生產廠家20個,註冊商標8個,年產大醬超過12萬噸。琳琅滿目、口味豐富的營口傳統大醬擺上了全國各大商超的貨架。
目前,營口市市級以上農產品深加工重點龍頭企業68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20家,2018年營口市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9.63%,加工業總產值148億元,同比增長8.27%,帶動就業人數1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