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全球商報媒體高層泉州行」大型採訪活動26日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福建泉州啟動,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18家海外知名傳媒的22位媒體高層相聚泉州,用媒體人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深入了解與觀察泉州的滄桑巨變,向世界解讀今日泉州的精彩篇章。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泉州,泉州市首先組織召開了座談會,由泉州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泉州市商務局、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單位,圍繞各自工作,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泉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泉州市召開了座談會向採訪團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泉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經濟總量連續20年領跑福建
「七十年來,泉州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前沿和僑鄉優勢,勇於開拓,堅定不移地推改革,毫不動搖地促開放,以敢為人先的愛拼會贏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創新實踐,創造了『晉江經驗』、『泉州模式』,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泉州市發改委江松輝副調研員介紹道, 2018年,泉州全市生產總值8468億元,占福建全省比重1/4,經濟總量連續20年領跑全省,在全國地級市排名第四。
泉州的民營經濟,貢獻了當地81%的稅收、82%的GDP、93%的研發投入、91%的城鎮就業、92%的企業數。全市製造業總產值1.7萬億,佔GDP比重一半以上,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6件、中國馳名商標155件,上市企業104家,均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形成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製品七大千億產業集群。泉州還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被譽為「民辦特區」,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任職時,7次赴晉江調研,總結提出「晉江經驗」。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泉州基本形成了煉油化工—化纖紡織—製衣製鞋—輕工裝備,水暖建陶石材—家紡家居工藝品—生活用紙和休閑食品等產業關聯度較高、配套完善的主導產業,先後獲批國家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入選首批中國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製造業轉型發展取得初步成效。」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劉小寧副調研員告訴記者,工業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泉州將圍繞「作答時代命題、聚力趕超攻堅」,積極踐行「晉江經驗」,加快推進實施智能製造,開拓創新、主動作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泉州製造」升級版。
採訪團走訪泉州開元寺
與209個國家地區開展貿易往來
根據泉州市商務局粘學清副局長介紹,改革開放40年來,泉州市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巨大和深刻的變化,外經貿事業迅猛發展,對外貿易成績斐然。出口規模穩定發展,2018年,自營出口值1193多億元,外貿總量約佔福建省的16%,在全國地級市排名第14位,出口貨源值超3000億元;產業優勢明顯,出口商品集中度高,七大類傳統產品出口佔70%,其中鞋服出口佔56%;貿易夥伴增加,與209個國家地區開展貿易往來,東盟是泉州第一大貿易市場,佔比23%,歐盟、美國分別是泉州第二、三大市場;外貿業態不斷創新,泉州石獅服裝城是國家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單位,陶瓷、衛浴、石材、男裝、內衣、傘、鞋、紡織服裝是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石獅、安溪等下屬縣區成為省級外貿轉型示範縣,陸地港外貿平台創新發展不斷新突破,省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7家,佔全省60%,跨境電商出口業績位居全省前列。
粘學清介紹說,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認真用好中央賦予福建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充分發揮港澳台僑優勢,發揚敢拼會贏泉商精神,「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土地開發邁大步」,走出了一條具有泉州特色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
採訪團實地調研泉州的海絲印記
海絲申遺工作順利推進
除了津津樂道的經濟發展成績,作為東亞文化之都,文化也是泉州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泉州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古稱刺桐,是一座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歷史。」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蘇悅副局長飽含深情地向與會媒體推介。
據她介紹,泉州是文化大市,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34項,其中世界級「非遺」名錄4個(泉州南音、木偶戲、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09處(國家級31處)。有李贄、俞大猷、鄭成功、施琅、李光地等歷史傑出人物。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工作,特別在推進「一帶一路」海絲先行區建設中,注重推進文化先行、永續傳承、活化利用。
有1300多年悠久歷史的泉州東西古塔
在泉州,海絲文化是整個城市文化的核心品牌。泉州首部地方性法規就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保護條例》。經國務院批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久落戶泉州。今年,將舉辦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以「多彩海絲、文明互鑒」為主題,擬邀請境外約30個國家和地區的40個文化團體600多名藝術家、駐華外交官、專家、學者參加,力爭辦成「海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世界一流藝術的展示舞台,福建「海絲」文化、閩南文化的宣傳窗口以及海外華僑溝通情感的文化橋樑。
在海上絲綢之路繁榮階段的宋元時期(10-14 世紀),泉州港成為梯航萬國、舶商雲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東方第一大港」。這段繁榮的歷史,產生並遺存着許多與海洋商貿文化相關的珍貴遺產。近年來,泉州把海絲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作為「一號工程」,舉全市之力,全力以赴推進。2018年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充分肯定「古泉州(刺桐)史跡」的普遍價值,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奠定堅實基礎。2019年1月,國務院研究決定,「古泉州(刺桐)史跡」正式作為2020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蘇悅表示,目前申遺工作順利推進。(呂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