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20日,品鑒「百年商埠 國際港城」全國著名作家營口行採風團參觀了金牛山遺址、唐王河、大石橋書畫院等。作家們對營口有了更深的了解。
金牛山遺址尋歷史足跡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歷史遺存是一個城市的符號或者圖騰,金牛山古人類遺址就是這樣一個符號。28萬年前營口的「金牛山人」就在這裏度過了他們的史前時代。坐落在營口市大石橋西南8公里的金牛山遺址,這裡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和生活遺迹,時時提醒着後來者,人類文明之火穿越歷史時空,燭照營口大地已達數十萬年。
採風團作家在金牛山古人類遺址陳列館,近察古文明遺迹。據講解員介紹,1974年以來,相關部門對金牛山古人類遺址進行多次發掘,除發現78種哺乳動物化石外,還發現人類使用的打制石器、人類居住面和人類用火的痕迹。1984年10月間北京大學考古系呂遵諤教授組織發掘出土距今26萬年前,包括頭骨在內的一批極為罕見又極為豐富的古人類化石。經科學鑒定,被命名主「金牛山人」,是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過渡的代表。
在遺址陳列館後山,作家們駐足停留,談古論今,對金牛山古遺址讚嘆不已,對史前文明和關於史前文明的 「復活」樣式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著名作家譚談為大石橋書畫院題字留念
大石橋點贊「中國書法之鄉」
詩言志,詞抒情,文人雅士流芳名。下午,採風團一行大石橋書畫院。營口市大石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是著名的「中國書法之鄉」「中華詩詞之鄉」。
大石橋書畫院設計風格為現代徽派,展覽面積1500m2。設有創作、培訓、展示、行政四個功能區。現有創作室20個,全院共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6人,省級美協會員30人、省級書協會員43人、市級美協會員73人、市級書協會員150人、書畫愛好者近萬人。是遼寧省特色群眾文化基地和文化部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重點支持單位,成為展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窗口和人民群眾沐浴藝術的家園。據介紹,在大石橋,幾乎每個家庭的孩子從小都練習書法。
作家們贊大石橋地靈人傑,感悟大石橋濃厚的詩書氣韻,採風團團長揮毫寫下「弘道養正」。
作家採風團觀金牛山遺址
唐王河邊聽美麗傳說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採風團隨後來到營口大石橋市唐王河畔,近觀河景、史海鉤沉。
相傳在唐貞觀五年,唐太宗在遠征高麗時御駕親征。一日,唐王獨騎出了營門,想前去觀察敵情,路遇化裝成唐將前來偷看唐營的高麗元帥蓋書文。二人戰了幾個回合,唐王不是蓋書文的對手,撥馬逃走。前面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唐王李世民眼看無路可逃,無奈之下只好縱馬過河,沒想到這是條淤泥河,馬到河心,四蹄深陷在淤泥河中。此時,白袍薛禮及時趕到得以救駕。從此留下了「馬陷淤泥河,薛仁貴救駕」的歷史故事,唐王河由此而來。
唐王河曾被當地百姓稱為淤泥河,河道淤阻,環境不佳。近年來,大石橋市委、市政府採取多種舉措治理修復,如今,唐王河已經成為周邊百姓散步健身、娛樂休閑樂園,城市環境更加美化,周邊商業一片欣欣向榮。 (王玉春 張鳳強 姜堃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