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鋼製臂架泵車」、世界上「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世界上首台「全智能型混凝土噴射機」、世界上「最長的101碳纖維臂架泵車」、世界上首台「煤礦斜井TBM」……
往前20年,「國產化」「首台套」還是「機械湘軍」的奮鬥目標。
如今,長沙工程機械產品,要是沒有幾個「世界級」的名號,反而成了稀罕事。
2018年,長沙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639億元,集群產業工業總產值佔據全國近28%。今年9月初,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發佈最新的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12家中國企業位列其中,有4家來自於長沙。
10秒,一件鋁輪轂製成。
80秒,一台發動機「智造」出來。
5分鐘,一台挖掘機下線。
在「中國製造2025」的指引下,長沙正在從「工程機械之都」向「智造之城」進行轉型升級。
央視最新播出的《對話》節目,邀請到了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和三一、中聯、山河智能、鐵建重工負責人。
為什麼長沙會成為工程機械的搖籃?長沙及長株潭地區打造世界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有什麼優勢?未來長沙在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版圖中將扮演什麼角色?這些特殊的嘉賓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央視《對話》節目錄製現場,胡衡華(右三)與三一、中聯、山河智能、鐵建重工負責人等熱議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如何進一步轉型升級
錄製嘉賓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 胡衡華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穩根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純新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劉飛香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清華
專家代表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 屈賢明
中南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 陽春華
企業代表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唐岳
湖南紅太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大良
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國良
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許小曙
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國秋
湖南北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向為
關鍵詞:回首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主持人:節目一開始,請幾位嘉賓打開你們的記憶畫冊,讓我們看看你們曾經的經歷和現在的努力。
詹純新:這是一份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的工程師們在上個世紀70年代參加青藏鐵路大會戰中的一份工地戰報。這些工程師,他們用自己所設計的裝機打下青藏鐵路的第一根樁。看到這一份戰報,我想起了這些老工程師們,為我們國家的工程機械發展,踏踏實實地幹了一輩子。我也想起了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
主持人: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這是詹總留下了自己青春記憶的地方,我知道其實中聯重科,它的起步也跟這家研究院有關係,你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走向了市場。為什麼會在那個時候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詹純新:我在這個研究院到今年工作了40年。在面對市場經濟的時候,它有很多的不適應。那麼怎麼樣讓科技與市場對接好?怎麼樣讓科研成果很好地轉化,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也怎麼樣讓這個研究院能生存下去?當時我們的老院長、老書記支持我,讓我和七個同事借款50萬元,創立了今天的中聯重科。
主持人:在今天來到現場之前,梁董事長告訴我說,他今天準備了一份很有價值的紀念品,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紀念品?這不就一張紙嗎?
梁穩根:這張紙上面寫得很清楚,三一重工集團搬遷暨三一工業城正式投產。1995年,也就是24年前,我想這麼重要的日子,應該有個紀念品,當時沒有做,我說那就先發一個兌換券,發了這個兌換券之後,後來大家就拿了這個兌換券。
後來我發了一塊銀牌給大家做紀念品,那時候只能發銀子的,沒有錢,後來到2007年我們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元的時候,我把那個銀牌換成一塊金牌。
主持人:是又發了金牌,還是我得拿銀牌去換?
梁穩根:要拿銀牌來換。我做了一個承諾,三一每取得一個重大的里程碑的發展的時候再給予獎勵,第一個獎勵是什麼?當突破1000億元的時候我們獎勵100萬元。今年我們肯定會達到1000億元的銷售額,1200億元左右,所以這張兌換券值100萬元了。
我說過,每到一個里程碑的時候都會給予獎勵,但是我沒有公布這個謎底。比如說到2000億元的時候,是獎200萬元呢?還是獎1000萬元呢?他們搞不清楚。當然不能透露出去,透露出去就沒意思了。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看看下一份特殊的記憶,這是屬於劉總的一份記憶。不知道在您的記憶里,有哪些跟此刻相關?
劉飛香:這是一張照片,這個照片是2008年我們鐵建重工盾構生產基地,在建設之前的地貌。當時這個基地佔地是500畝,佔地中有一個池塘,叫做泉塘。當時湖南省長沙市對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非常重視,把我們引到了長沙,而且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和優惠政策。經過10年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經成為高端地下工程裝備的龍頭企業。
主持人:有一些一脈相承的這種創業感在這片熱土之上。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何董的一份特殊的記憶。何董您是從1999年的時候,從中南大學的一位教授變身為一位企業家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您喜歡董事長的這個頭銜,還是更懷念別人稱您為何教授、何老師的這樣一個稱號?
何清華:我們公司的同事都叫我何老師。因為創業的時候很多人是我的學生,他們叫何老師,一直叫慣了,就這麼叫過來了。
主持人:其實當年您在學校里,工作環境也很好,發展的前景也很理想,為什麼會想着要出來創業呢?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轉變呢?
何清華:剛才詹董事長說的,我們也有類似之處。當時我有一個發明專利,叫液壓靜力壓樁機,這個成果,一些國有企業都生產,老是做不好,出問題。因為我當過工人,什麼工種都干過,所以我想自己辦個企業,把成果更好地變成一個產品,變成商品,賣到生產實踐中去,就基於這個目的創辦了這家公司。
主持人:今天您帶到現場的這份特別珍貴的記憶是不是就和這段歷史有關係?讓我們看一看。
何清華:這是當年我們在長沙市河西區,現在的嶽麓區觀沙嶺,當時也叫一個工業園。它是一個租賃的廠房,這張照片的上面可以看到寫下了「修身置業、興企強國」八個大字。
主持人:這四段寶貴的記憶出現在我們對話節目現場的時候,我相信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有特別多的感慨,此刻我想聽一聽胡書記的心聲。您剛才特別認真地在看在聽,他們的創業從0到1的過程,可能也記錄和見證了工程機械這個產業集群在長沙的一個起步和成長,我不知道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胡衡華:每一次聽企業家講他們創業的故事,我都很受感動。我首先感受到了企業家的情懷,剛才講他們四個人的特徵都是湖南人,能吃辣椒,這裏面確實有一個湖南人的這種霸得蠻、耐得煩的性格在裏面。同時,他們也有一種心憂天下、捨我其誰的精神,更有扎硬寨、打硬仗的這樣一種作風,所以我為我們的企業家感到非常高興。
關鍵詞:首台套
每一次突破都是填補空白
主持人:當創業這條路展開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在這條道路上留下一些或深或淺的腳印,我特別想請四位再給我們展示一下,對於你們企業的成長來說,有着特殊意義的「第一」,這個記憶點從哪裡打開呢?比如說第一個產品,第一份記憶,當然最好是跟我們的產品相關。
梁穩根:我現在拿的這張照片,讓三一人感到非常驕傲。這是37米的泵車,當時國產第一台。我們生產出來半年之內沒有賣出去。前幾個月,我到西寧參加會議,我還特別借這個發言的機會,向西寧人民表示感謝,是西寧市政局買了第一台泵車。當時青海的省委書記、省長都在場,我代表我們3萬多的員工,90度鞠了一個躬。我們感到非常驕傲的是,混凝土機械現在長沙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老大,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法跟長沙比。全世界70%、80%的混凝土的製造、生產、運輸和泵送都是咱們湖南人、咱們長沙人乾的。
主持人:剛才梁董說這樣的「世界第一」里有很多都是來自長沙的力量,包括中聯重科的詹董事長,我們一起在成就長沙工程機械的這片榮光。今天你帶來的「第一」是跟設備有關還是跟什麼有關?
詹純新:我特別能夠體會梁總的這個感受,我也非常贊同。我今天帶來的一張圖片,這是一台混凝土輸送泵。這是中聯重科生產的第一台產品,也是這台產品下線的時候我和我們的老院長、老書記的一個合影。應該說這台混凝土輸送泵在當時來看做起來是很難的。國內應該說過去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凝土輸送泵,有兩家也是合資企業。這台泵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也為中聯重科以後的混凝土機械的發展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這台泵賣到了東北,然後又到了朝鮮,15年以後有客戶說你們的001號泵在我們那裡,我們到那裡用一台新的泵把這台泵換回來了。這台泵現在陳列在中聯的工程機械博物館裏面。
主持人:何董,兩位老總都在感慨當年自主研發和技術突破之難,我不知道你帶來的這第二份特殊的記憶是否也讓我們看到這一切?
何清華:我這裡展示一張2000年,本世紀元年12月3日的《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我國首台隧道鑿岩機械人日前在長沙通過國家863計劃智能機械人主題專家組驗收,專家組認為這台我國自行研製的隧道鑿岩機械人主要性能已經達到國內外產品先進水平」。我們在前面展示了觀沙嶺租賃廠房,這台設備誕生在那個地方。我們山河智能在資金上是白手起家,但是技術上有深厚的積澱。我們不但是有實際成果,而且理論上有一系列的東西,整個建模這一套都是自主創新的,所以雖然不是我們的第一台產品,但是在我們創業初期能夠完成這個項目,說明我們的研發人員當時付出的艱辛是非常多的。
主持人:劉總,看看你檔案袋中的另外一段記憶。
劉飛香:這個編號是001號圖紙,這就是我們鐵建重工第一台盾構機的設計總裝圖。2008年我們開始進行盾構機研發設計,當時盾構機的技術全部掌握在國外公司的手中,我們的研製過程蠻艱辛的,辦公樓還沒有建好,工廠還沒有建好,大家加班加點,玩命地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就把盾構機研製成功了。
主持人:很多人奔着長沙這片熱土而來,他們在這裡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成就了我們在自主研發、技術突破上一個又一個新的成就。為什麼?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孕育着某種必然?胡書記,在你看來?
胡衡華:我覺得有偶然的因素,更多的還是一種必然。近20年來,應該說湖南長沙一以貫之支持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工程機械的發展,所以在長沙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產業發展的生態。如果把我們這個企業比作生態裏面的一些樹木的話,我們這個產業就形成了一個森林,各級政府在這裡提供一些良好的土壤、陽光、水,使他們能夠茁壯成長。
關鍵詞:崛起
哪裡有超級工程,哪裡就有機械湘軍
主持人:當我們在自主創新的這條道路上收穫越來越多的時候,世界也開始關注了身處在長沙的這些工程機械裝備的製造商。從無人問津到現在產品供不應求,走向世界,這事實上也代表了這一代人,他們的努力和執着,而這些工程機械裝備目前也在全世界許多著名的工程當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現在請四位選擇跟你們的發展之路相關的記憶。
何董眼疾手快,立馬就發現了自己的設備在哪一個著名的工程當中的瞬間。
何清華:一張國內的,一張國外比較大的工程上面,我們裝備的展示和使用情況。左邊這張是在越南一個最大工程上面的設備,右邊是我們一個跨海大橋的建設的一張照片。
主持人:詹董你選擇的照片是什麼?
詹純新:這是在重慶筍溪河大橋施工的照片,它的橋墩是280米,我們會發現有一台塔機是附着在橋墩上,還有一台塔機是立在橋樑上,所以這個照片是一個網紅照片。大家都在想,立在橋樑上的那台塔機是怎麼上去的,我稱之為「塔機接力」,這就體現了設備的技術,還有我們使用設備的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術。這是一張照片。
第二張照片是我們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工業園的一個照片。中聯重科的中白工業園是中聯重科在「一帶一路」上一個重要的支點。這個園區已經建好,中聯重科是首批十家入園的企業之一。
梁穩根:這張照片是馬上就要開始營運的首都新國際機場,新世紀七大奇蹟的第一位,這個施工量非常大,設備配套要一環扣一環,在施工最高潮的時候三一有兩百多台設備參與了首都新國際機場的建設。這是工程機械的驕傲,如果說中國沒有這麼好的機械來建大工程,那要花很多錢去進口的。
第二張,這張照片更有故事了。大家看過美國一個大片,叫做《地心營救》,講的是智利礦難救援。我們一台起重機參與了智利礦難救援的現場,更值得驕傲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到智利去訪問的時候,他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提到了2010年在智利礦難救援中中國的機械製造企業積极參与,為營救33名礦工做出了貢獻。
主持人:劉總也有驕傲和自豪要和各位分享。
劉飛香:這張圖片是俄羅斯莫斯科。我們這兩年向莫斯科提供了6台盾構機,去年我們一次性提供了5台,這5台經受了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考驗,施工很順利,當地業主很親切地把這5台盾構機,按照俄羅斯一個電視劇《爸爸的女兒》里五個女兒的名字來命名,這張圖片的名字是波利娜。我們這些盾構機在莫斯科地鐵施工中得到了當地業主、專家的好評。他們對我說,60多年前是蘇聯專家幫中國人修北京地鐵,現在中國人用中國盾構機幫助他們修地鐵,中國很了不起,這也是我感到最自豪的時刻,也標誌着中國的地下工程裝備從0到1,從無到有,從學生到老師,從進口到出口,實現了大的逆轉。
主持人:長沙的工程機械不僅僅服務於國家的建設,而且還走向了世界的各地,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我們的工程機械已經覆蓋了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想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成績單。胡書記,此刻這份升級版的自豪感可以來描述一下么?
胡衡華:我也跟他們一樣,分享這樣一份喜悅,這裏面凝聚了企業家情懷,產業報國。企業發展到今天,要向高質量發展,更需要的是一種創新,不斷攀登新高峰。
關鍵詞:智能
讓工程機械更「聰明」
主持人:我們今天台上的四家企業,他們在智能化的發展道路上有了探索,也有了收穫,今天我們請他們把自己認為最能代表自己智能化發展水平的這些產品道具帶到了節目現場。現在我們請它們集體亮相。
劉飛香:這個是智能型的三臂作業台車,大家都知道我們打隧道,機械化打隧道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盾構法,一個是撞爆法,撞爆法是撞岩放炮,過去主要是人工,我們開發了這個撞爆法成套的智能裝備之後,就能夠讓隧道施工底下無人。當然我們目前做到了少人,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今後隧道施工無人化、智能化,這是三臂作業平台,我們有一臂、二臂、三臂、四臂。
梁穩根:挖掘機在河南,操作人在湖南就能操作這台挖掘機,今後賣到美國的挖掘機、賣到日本的挖掘機可以在中國、在長沙星沙產業園裡操控。另外,跟礦車、其他的機器協同作業,現在我們的第二代智能挖掘機裝滿了傳感器,未來的挖掘機是智能的,比蘋果、華為的手機更智能。
詹純新:我這個是一台履帶式起重機,這是小型的,而我們生產的3200噸的履帶式起重機,它是一個可以自調整、自示意、自診斷的智能化的一個大型裝備,在這台履帶式起重機裏面,裝了160個傳感器。這個設備已經在我們國家的多個核電站里施工,它具體的要做的就是吊裝核電站的穹頂。我這裡有一張照片是在核電站吊裝。這個穹頂直徑有50米,重量有500噸,在吊裝的時候它的精準度是以毫米來計,所以不是一個智能化的產品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
何清華:我們蓋房子、蓋橋樑都要打基礎,這台設備在基礎施工設施中是用得最廣泛的。水下面、地下面、岩石等各種條件下它都要適應。在控制方面,包括液壓系統、動力系統,怎麼協調起來,山河智能在這個產品上面創新非常多,從控制系統到硬件軟件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用到的各種控制器都是我們的,包括傳感器、GPS。
主持人:謝謝幾位,陽院長,你看到我們現場四家企業,他們展現了自己最先進的智能化的機械工程裝備,在你眼中是什麼在推動着企業在智能化這條道路上可以有這麼迅猛的發展?
陽春華:兩三年以前,智能化功能的描述,我們把它作為願景,而現在這些企業家把它們都變成了這種現實,真的是感到非常震撼。當然他們在智能化層面要做的工作仍然是很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他們儘管提到了有自適應、自調整,但是在應急的場景下面我們怎麼解決能夠實現自適應和自調整的問題?還是有很多的基礎問題。
胡衡華:我很贊同,確實我們現在在工程機械發展,在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上有一些短板,明顯的就是在關鍵的零部件上,我們不能夠完全配套好。如何使工程機械的產業鏈更加完備,應該說這些年來省、市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講的配套,一個是產業鏈的,它本身關鍵環節的配套,還有一些是資源和要素如何來聚集到長沙,怎麼樣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基礎條件,讓人才能夠聚集到長沙,讓各種要素、資源能夠匯聚到長沙,我們正在努力做這個方面的工作。
關鍵詞:合作
現場「結親配對」
主持人:正像胡書記剛才反覆強調的那樣,我們有巨人,還有小巨人,還有正在成長當中的巨人。今天在現場來了這麼多的從業者,有哪些可以很驕傲地自豪地告訴我們,在創新、智能,在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也正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許小曙:我是華曙高科的許小曙,我們公司主要從事製造3D打印,學名叫做真材製造的設備,主要是工業級的設備。那麼3D打印在工程機械製造的應用上面是有很多的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比如說我手上拿的這個構件,是鋁合金的,好像看起來有點平淡無奇,其實它是一個高效率的熱交換器,或者是冷卻裝置,這個冷卻裝置應用在工程機械上面,會帶來很好的熱傳導效應,可以提升比如說發動機、油缸各種高壓模塊的效率,極大提升它的效益。
王國秋:現在給大家展示的是專門用於工程機械液壓的敏感芯片和傳感器,非常小巧,跟國外進口的傳感器沒有任何的差異,並且一年能夠生產600萬片的壓敏芯片,一條專門給工程機械配套的傳感器裝備線也已經快通線了。我熱情邀請在座幾位巨頭有機會到我們工廠看看,一定會有購買的慾望,我們絕對不會在關鍵器件上給長沙工程機械產業拖後腿,國外能夠做得怎麼樣我們一定會做得怎麼樣,國外做不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向為:我手裡拿的是高精度衛星定位終端,它能夠為工程機械提供厘米級的定位,結合厘米級的定位之後就可以實現工程機械的很多的智能化升級。
劉國良:我來自湖南星邦重工,我今天給大家帶來銷量最大,而且產品系列裏面最簡單的一個系列,就是檢查高空作業平台。大家知道高空作業平台應該是我們工程機械的一個後起之秀,我們這個產品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很智能化,我們對操作員的培訓要求就是半個小時,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安全地去操作這個設備。
唐岳:我來自楚天科技,搞醫藥裝備的,好像從專業來說跟這個工程機械不怎麼搭界,但是它有內在的聯繫,內在的邏輯聯繫就是長沙的裝備製造業。
周大良:我是湖南紅太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剛剛幾位工程機械的前輩講述了整個創業的歷程,非常的感動,取得這麼大的成績,非常自豪。我們雖然不是干工程行業,但是我們也是做裝備行業的。我跟楚天這位老總是一樣的感受,長沙裝備製造業形成了一個很好的生態。
關鍵詞:展望
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主持人:在過去這幾十年的時間當中,我們看到湖南和長沙的工程機械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而今天還在不斷發展之中。接下來請胡書記帶着各位一起,站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來展望一下未來,比如說十年之後,當我們喜迎新中國成立80周年華誕的時候,湖南和長沙,我們工程機械的產業集群會迎來怎樣的發展?
胡衡華:剛才聽了企業家們的講話,我信心更足了,我想到那個時候在長沙以及長株潭會形成世界領先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有全球領先的知名品牌和企業在這個集群裏面,有世界一流的示範型工廠和研發機構。長沙成為國家智能製造的中心。我們也一定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部崛起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囑託,咬定目標,持續發力,為建設製造強國貢獻長沙力量!
主持人:謝謝您和企業家們讓我們見證了長沙力量。我想請現場的各位和電視機前的各位在這一刻一起來見證他們的信心、他們的力量。這是我們這個系列的收官之作,我覺得可以設計一個特別的單元,書記伸出手,我們大家像上場比賽一樣,每個人把手往上搭,我們全場一起喊一個123加油。
齊聲:123,加油!(稿件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