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陳娟 何雯 報導:1.4萬餘種農產品參展;各項交易總額達78.72億元;18個國家、23個代表團參展;會採購商和專業觀眾5萬餘人次;觀展市民突破20餘萬人次……
剛剛落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農博會)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始辦於1999年的湖南農博會已經走過了20年征程,當年的「紅星農博」成長為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唯一準許以「中國中部」冠名的四星級農業品牌展會。
湖南省將茶葉產業列為全省產業興旺十大特色產業和重點培育的六大千億產業之一。圖為新化紅茶登上農博會
從「紅星農博」到「中部農博」,從「湖南農博」到「世界農博」,20年來湖南農博會的發展壯大見證了湖南農業走向產業興旺的發展軌跡。
湖南自古以來農業發達,是全國農業發展的核心區域。然而,農業大省並非是農業強省。
近年來,湖南通過推進農業「百千萬」工程及「六大強農行動」,通過確立十條優勢農業產業鏈,攥緊拳頭精準發力,加快建設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以科學技術為驅動,着力推動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現在的湖南儼然已經是新時代的「魚米之鄉」。
綠色打底 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長沙的寧鄉花豬、岳陽的芥菜、衡陽的茶油……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湖南525家企業集中展示了14個市州的特色農副產品。記者發現,不少湖南農產品包裝上增加了二維碼標識。打開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追溯綠色食品的產地和質量。
在湖南農業發展成就館的質量品質展區,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平台對公眾開放演示。「二維碼相當於每個農產品的『身份證』,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對產品生產階段各個環節的各項重要數據進行深度溯源,農產品溯源體系是保障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方式。」運營湖南智慧農業物聯網的工作人員如此介紹。
為了每個農產品都有一張合格的「身份證」,湖南努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導農民告別「大水、大肥、大葯」的粗放式生產,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農業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湖南整省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58個生豬大縣全部啟動實施整縣推進項目,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87.6%、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77.4%。
持續推進長株潭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大力實施化肥、農藥負增長行動,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全程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力爭今年化肥使用量減少1.5%、化學農藥減量4%以上,創建稻田綜合種養示範縣10個,帶動發展綜合種養面積450萬畝以上。
如今,全省近3000架植保飛機為稻田治蟲,每年減少常規農藥施用量500噸以上;在果園、菜園、茶園,運用天敵治蟲、物理治蟲,農藥用量也明顯減少。
「湖南已經有2393個名特優農產品納入『身份證』管理平台,全省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袁延文介紹。
至今年上半年,湖南已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73個、綠色食品認證1749個、有機食品認證201個。
科技助力 打造現代化的規模農業
10月2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產結果在位於湖南長沙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佈,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衡南基地平均畝產達到1046.3公斤。這是第三代雜交晚稻畝產首次突破1000公斤。
誕生在湖南的雜交水稻是中國享譽世界的名片,也是近年來湖南科研實力不斷增強結出的碩果。近年來,湖南農業科研體系逐漸完善,機制不斷創新,農業科研隊伍素質持續提高,研究條件不斷完善,全省擁有在職農業科研人員3900多人,袁隆平、印遇龍、官春雲、鄒學校4位「農業院士」領銜的頂級科研團隊,分別在水稻、生豬、油菜、蔬菜領域為湖南農業發展提供強勁的原動力。
袁隆平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基地觀察稻穀長勢 (中新社 楊華峰 攝)
雜交水稻等重大農業技術不斷創新,雜交稻研究實現了從三繫到兩系再到超級雜交稻的三次重大技術創新,不斷刷新水稻較大面積平均單產世界紀錄。
官春雲院士領銜的團隊,率先在全國開展高油酸油菜研究,現在已經選育出油酸含量在80%以上的高油酸新品種。
……
近年來,湖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
為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百片千園萬名」工程:建設100個農業結構調整示範片,創建100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選派10000名農業科技人員下鄉,進駐示範園區,直接對接新型經營主體,讓科技之水澆灌出更豐碩的果實。
現今,湖南糧食產量由建國初期的128.09億斤,提高到目前的604.58億斤,已連續五年達到600億斤以上,高檔優質稻發展到1100萬畝。生豬出欄由190萬頭增加到5993.7萬頭,油料、蔬菜、茶葉、水果、水產品等增長幅度均在20倍以上。產業結構由「糧豬獨大」逐步向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轉變,高效經濟作物發展到4000多萬畝,牛羊等草食動物加快發展,經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產值的72%。
品牌加持 更多特色千億產業呼之欲出
「邵陽紅」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發佈暨推介會、「永州之野」公用品牌推介會、「株洲紅·茶祖韻」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推介會……在中部農博會上,東道主湖南密集召開了十餘場農產品推介會,用實力秀了一把湖南農業品牌的「肌肉」,吸引了國內外3000餘家採購商入場採購。
十八大以來,湖南省按照「一縣一特」的發展思路,共創建省級特色產業園559個、14個省級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10個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集聚區,創建了靖州楊梅茯苓、寧鄉花豬、安化黑茶產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抓區域大品牌同時,又重視特色小眾品牌的扶持,重點打造了「湖南茶油」「湖南紅茶」「安化黑茶」三大區域公用品牌,成效初顯,並湧現出了古丈毛尖茶、麻陽冰糖橙、新寧崀山臍橙、江永香柚、炎陵黃桃、靖州楊梅等一批農產品特色品牌。
據湖南名優特商貿協會執行秘書長劉水良透露,目前,獲得「湖南名優特商品認定」的企業近300家,品牌產品1000多個,截至2018年統計數據,全省名優特產註冊登記的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近5萬家。
目前,獲得「湖南名優特商品認定」的企業近300家,品牌產品1000多個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的帶動示範效應是驚人的。以「湖南茶油」公共品牌為例,2018年,「湖南茶油」被列入了湖南省重點打造的三大農產品公用品牌後,多次登上香港、澳門、北京展會和中部農博會,引領了廣大企業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創新銷售思路。據有關數據,大三湘、新金浩、山潤、林之神等企業油茶產品銷量大幅度上升,大三湘公司實現銷售額4億元,同比增長80%。
以品牌為龍頭帶動,湖南更多的農業千億產業呼之欲出。據了解,按照即將出台的千億產業意見部署,湖南在繼續做優做強糧食、生豬、蔬菜3個產值已過千億產業的同時,着力推進茶葉、油料、水產、水果、中藥材等產業邁上千億台階,努力開創全省產業興旺新局面。
加快「走出去」 開放強農產業旺
自古就是農業大省的湖南,優質農產品一直是湖南「走出去」的先鋒。從古絲綢之路上的安化黑茶,到如今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的雜交水稻,湖南農產品一直是中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佼佼者。
近年來,湖南農業發展深深融入「一帶一路」,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支持隆平高科東帝汶產業園、湖南炫燁老撾農業產業園、瀟湘-伏加爾農機產業園、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建設,境外農業產業園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隆平高科、鼎鑫國際、袁氏種業等6家企業,在推動湖南與非洲的農業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組織企業參加英國伯明翰食品及飲料展覽會、法國巴黎國際展覽會、美國拉斯維加斯世界茶展、馬來西亞食品酒店展覽、台北國際食品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東盟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加快推進湖南農產品走向世界;在香港、澳門、美國等地區建立八個湖南農產品境外展示銷售中心,為湖南農業走出去打下堅實的基礎。
湖南農業發展深深融入「一帶一路」,優質農產品在國外市場打開銷路
一些列有力的舉措,讓越來越多的湖南農產品、湖南農業企業出現在世界舞台。湘村黑豬實現了內地唯一的活體黑豬供港;漢壽乳豬出口至新加坡;寧鄉的金洲茶葉在俄羅斯設立境外營銷機構,成為湘茶出口增長點;華容薺菜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新西蘭、加拿大等地;株洲炎陵黃桃銷往迪拜;南縣稻蝦米成功進入香港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湖南省對外農業投資企業已經達到109家,投資區域橫跨4大洲、涉及30個國家。同時農業對外貿易也保持良好勢頭,2018年湖南農產品進出口27.88億美元,同比增長29.7%,比2013年翻一番。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麗圖景正在湖南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