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图片新闻

韋應麗:傳承馬尾綉技藝帶動村民就業綉出致富路

2019-12-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導:今年56的韋應麗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族馬尾綉綉娘,也是全縣僅有的5個省級馬尾綉傳承人之一,享有「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稱號。經過50年的努力,她用馬尾綉「綉」起了脫貧攻堅的「半邊天」,也「綉」出了一條致富路。
 
韋應麗向村裡婦女耐心地傳授馬尾綉技巧
 
  據了解,水族馬尾綉被稱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 顧名思義這種技藝就是以馬尾為原料的刺繡,是水族特有的一種手工藝品,質地堅硬不變形,古色古香華美精緻,圖案光澤鮮亮,但成品歷時很長。在當地,人們把是否精通馬尾綉作為判斷一個水族姑娘心靈手巧的標準。
 
韋應麗向村裡婦女傳授繪畫
 
  水族馬尾綉是中國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特殊刺繡技藝,它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這裡的中和鎮三洞社區新陽村,是水族群眾的聚居地,也水族馬尾繡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村民正在用細的絲線和馬尾搓裹成「馬尾線」
 
  新陽村婦女人人都會馬尾綉,韋應麗是這裡的婦女主任。韋應麗成長在一個水族馬尾繡的世家,她從4歲開始跟着長輩學習馬尾綉,因為聰慧好學,她的馬尾綉技藝進步很快。10歲時,已經可以飛針走線單獨完成小型工藝品的製作。還未出嫁時,她的馬尾綉技藝在當地已經是首屈一指了。
 
村裡婦女正在綉馬尾綉服飾
 
  水族馬尾繡的製作過程比較繁瑣複雜,首先綉娘要構思圖案,在綉片上畫圖,然後是搓馬尾、固定框架圖案、填心、訂金線和裝訂等。其中搓馬尾是一道最基本的工序,就是用白色的比馬尾毛還細的絲線搓裹成「馬尾線」,只有馬尾搓好了,綉出來的馬尾綉才會精緻。
 
精美的馬尾綉綉片
 
  韋應麗說,手工馬尾綉圖案設計、花樣配搭、色彩選擇都非常重要,但最難的是圖案構思,因為每件手工綉品都有獨一無二的圖案,沒有任何可以參照的模板,全憑自己的想像和生活積累。韋應麗綉品上的圖案與機繡圖案相比,更具淺浮雕的手工感,視覺效果很好。
 
村裡婦女向記者展示親手製作的馬尾綉服飾
 
  為改變馬尾綉只是農村水族婦女們農閑時的手頭活、家庭小作坊、綉品樣式比較單一的現狀,韋應麗在村裡辦起了馬尾綉培訓班。不久後她發現,少數人的培訓並不是良策,綉娘們的技藝水平提高也不快,缺乏相互之間的交流,於是在2011年成立了村馬尾綉協會,村裡許多年紀較大的婦女都加入到了協會中來。
 
  2012年,因為附近村寨想加入協會的婦女太多,韋應麗把馬尾綉協會擴大到三洞社區,綉娘人數從48人發展到800多人,之後她們採取訂單加工的方式製作馬尾綉工藝品,一些水族婦女開始依靠刺繡賺錢,大多數婦女年均收入一萬多元,有的達到3萬多元,這時她們意識到,憑自己手中的技藝就可以養活自己。
 
  韋應麗綉制的服裝、背帶、翹尖繡花鞋、圍腰、胸牌、童帽、荷包的樣式大小,都是按春夏秋冬、花鳥魚蟲以及自然界事物搭配組合,有的圖案巧妙地插入水族文字的印記。由服飾類向錢包、手提包、紀念品等小巧精美的旅遊飾品拓展,產品不僅多樣化,也符合現代時尚審美要求,因此受到了上海、深圳、廣州等地消費者的青睞。
 
  截止到目前,韋應麗為8000多名水族婦女進了馬尾綉技能培訓,帶動了當地2000多戶貧困戶7000餘人脫貧,讓許多水族婦女在馬尾綉中找到歸屬感。面對獲得的榮譽,韋應麗一直保持着平靜的心態。她說,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確保中和鎮的馬尾綉能規模發展,有資金建網站和舉辦各類綉娘培訓班,讓水族馬尾綉傳承下去,將傳統工藝變成財富,以更高質量、更好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與其他民族一道奔小康。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