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馮乘縣置江華縣。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華瑤族自治縣。江華,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是全國13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最多的縣,被譽為「神州瑤都」。
江華地處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江華資源非常豐富,天上有風能、山上有森林、山下有水能、地下有礦產,開發潛力巨大。全縣風能已開發量50萬千瓦,森林覆蓋率78.78%,水能已開發量40萬千瓦,有大型稀土礦、中型銅鉛鋅礦、鎢錫礦、鈾礦和鐵礦,是全省光照時間最長資源最好的縣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華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2018年,全縣完成GDP125.39億元,財政總收入12.71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43.0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5.29億元。外貿進出口4.08億美元,排名湖南省前列。連續被評為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快縣、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十快進縣、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前十位縣。2018年6月,成功舉辦了湖南省優化發展環境現場推進會。「江華速度」「江華精神」被杜家毫書記肯定,「江華速度」寫入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向全省推介。
「郡縣治,天下安」,縣委書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華縣委書記羅建華,自2011年4月來到江華工作,9年磨一劍,其個人魅力,其工作情懷,其責任意識,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70年風雨兼程、70年篳路藍縷、70年砥礪奮進,江華人民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瑤都大地上譜寫了一曲日新月異、跨越發展的華美樂章!
涔天河水庫
脫貧攻堅 如期摘帽
2001年、2011年,江華都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戶28145戶112888人、貧困村112個,貧困發生率24.1%。
經過5年的全力攻堅,2018年底,全縣共脫貧26440戶108424人、退出貧困村112個,貧困發生率降至0.96%,錯退率為0、漏評率為0、群眾滿意度為95.26%。
2019年4月16日,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江華脫貧摘帽。7月11日——7月17日,接受了國務院扶貧辦第三方評估,評估組評價我縣脫貧質量較高,群眾認可度較高。
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探索了「規模企業進園區、小微企業進鄉村、農業產業建基地、旅遊產業謀全域」的產業脫貧模式,幫助8.5萬個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和就業穩定脫貧。
嚴格落實「三保障」政策。投入6億餘元,幫助10126名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住進了城鎮,實現了「樓上居家、樓下就業」,穩定脫貧。將貧困戶危房改造補助標準提高到4.5萬元/戶,幫助近6000戶貧困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設立700萬元/年的縣級深度貧困家庭子女入學資助專項基金,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子女失學;設立3040萬元/年的縣級健康扶貧基金,貧困戶縣內住院報賬比例達到86.8%,最大限度杜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嚴格對照「兩個完善」標準,所有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全部達標,實現了農村綜合服務平台全覆蓋。
對照生態宜居的要求,全域推進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旱廁拆除、空心村治理和入戶巷道建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江華縣城
開放興縣 發展強縣
我們把發展工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的支撐,把建好園區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引擎、增長極、主戰場和實驗區,把創優環境作為第一工作、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菜單、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抓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優勢創造優勢,實現了江華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低端向高端的跨越發展。
2018年,江華經開區成功轉型升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規模企業103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8家,設立博士工作站3個,形成了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印刷傳媒,農副產品加工,金屬冶煉,新能源六大產業,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58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值佔比超過65%,稅收2.4億元,分別是2011年的16.5倍、6.26倍。提供就業崗位1.6萬多個,有產業工人1.2萬多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先後被評為省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園區、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優秀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在全省139個省級以上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名第10位。目前,正在全力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交通出行實現日行千里。2009年,洛湛鐵路通車,2011年,道賀高速永州段通車。完成了207國道改造,X081、沱涔公路、勾掛嶺隧道、白福公路建成通車,S356今年將全線通車,新建農村公路2000餘公里,永州江華神州瑤都機場(通用)已完成選址。
教育正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加速轉變。2013年以來,投入20.32億元,新建學位39150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差異係數在全省最優。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教育先進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教育強縣。2018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真抓實幹獎」。
衛生醫療實現病有所醫。醫保覆蓋率達到99%以上。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縣域內住院就診率達到90%以上。被評為全國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縣、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瑤族長鼓
綠色理念 生態示範
2011年,縣十一次黨代會把生態立縣作為四大發展戰略之首,努力把江華打造成一方不受污染的凈土。
打好綠地保衛戰。實行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江華在全國率先成立縣級生態公益林基金。林木砍伐量從2010年的46萬方降至2018年的10萬方,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8.78%,負氧離子含量最多處每立方厘米達10萬個,被譽為「天然氧吧」「華南之肺」。
打好藍天保衛戰。縣城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空氣質量優良率90%以上,排名全省前列。
打好碧水保衛戰。禁止大中型水庫投肥養魚、網箱養魚,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
打好凈土保衛戰。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防治技術,發展現代有機農業,全縣「三品一標」產品認證112個,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2019年7月1日,《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佈實施。
江華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國天然氧吧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江華成為現實,全縣建成香草源、秦岩等3A級景區6個、三星級以上酒店8家,2018年共接待遊客697.72萬人,旅遊收入38.1億元。
打造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完成主要街道、背街小巷改造;建成13個生態公園;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5.3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1.37%,建成了國家級園林縣城。
培育崇德向善好風尚。全域推進文明創建活動,創建國家級文明單位3個、省級文明單位13個,1人入選全國道德模範提名,1人獲得首屆省道德模範。
2011年,江華縣成功創建全國文明縣城。2017年,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數測評中名列第一,被確定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
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主要包括涔天河、涔天河水庫及周邊一定區域。
涔天河,湘江瀟水支流。
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是新世紀湖南省水利一號工程,2012年開工,2016年底下閘蓄水。
擴建後,涔天河水庫總庫容15.1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14.46萬畝,發電裝機容量20萬千瓦,分別是擴建前的15倍、7倍和9倍,下游瀟水沿岸城鎮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庫區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200多個島嶼和半島,成為江華旅遊的核心景區和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涔天河水庫擴建搬遷安置移民28431人。全縣共規劃建設移民安置點5個,建成安置房131萬平方米,配套建設幼兒園4所、中小學校4所、縣級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2個。2017年初,28431名移民全部完成搬遷安置。
2018年,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移民安置方式被水利部評價為「近五年來最好的水庫移民安置方式」。
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始於2013年試點建設,總面積2864.8公頃。至今,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以涔天河水庫和涔天河為主體,貫穿上段庫塘森林景觀、中段鄉村田園景觀和下段城市水域景觀。
濕地公園,是我國南方區域最具獨特性的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國南嶺山區濕地保護示範區;是永州市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是具有濃郁瑤族民俗風情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設有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5個功能區。同時,濕地公園還蘊藏着深厚的地域歷史文化、豐富的濕地生態文化和厚實的生態水利文化。涔天河正是孕育和承載這些文化的歷史長河
園納千江水,翼卷萬里雲。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國候鳥遷徙路線中線湖南段的重要節點,公園內濕地系統優秀,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依據科學考察,公園內有高等維管植物93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5種,包括野大豆、金蕎麥和中華結縷草等。有野生脊椎動物218種,有包括虎紋蛙在內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2種; 57種魚類中有18種系中國特有物種,其中的長身鱖和岔尾黃顙魚為瀕危物種名錄中的易危級別的保護物種;爬行動物中有20種屬湖南省重點保護物種,其中的9種系《中國兩棲爬行動物瀕危動物紅皮書》中涉及到的物種。列入國家“三有”動物名錄的兩棲動物、鳥類和獸類達到125種。
在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經常出現雲海奇觀,在霞光的輝映下,雲海如白龍上下翻滾,宛如置身縹緲仙境,清風吹拂,波光粼粼,經過日晒,雲海漸淡,河面和新建成的S355公路及庫區大橋若隱若現,猶如展開的水墨畫卷,蔚為壯觀。[所有數據與圖片江華宣傳部提供](唐勇平 李銀明 蔣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