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徽州區:政協老少接力 駐村幫扶致富

2020-04-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眼下正值黃山毛峰茶葉採摘加工季節,安徽黄山市徽州區呈坎鎮石川村村民洪玉良的茶廠緊張忙碌,機聲轟鳴,人聲鼎沸。
 
  現年51歲的洪玉良,2012年在外地打工時,不慎摔斷了脊椎骨,造成2級傷殘,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陷入了貧困。2017年,在政府和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通過小額信貸金融扶貧政策,貸款3萬元,在家門口辦起了茶葉加工廠。
 
  “我身體殘疾,根本沒想過生活還能有起色。多虧了扶貧幹部,我才能學到技術、貸到貸款、開起茶廠。”洪玉良一邊將毛峰裝袋,一邊激動地說道,“昨天幫我銷售了80多斤,今天又聯繫企業到我這裏購買了100斤毛峰,今年茶廠效益比去年估計至少增長一半以上。”
 
  在洪玉良茶廠內,记者看到帶企業前來採購的石川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專幹餘重遠。茶季這段時間,他每天忙著對接聯繫企業,帶人到點採購又或者幫助貧困戶運貨出山,想盡辦法銷售農特產品,像這樣不分白天晚上往返貧困戶家中一天不知多少次。
 
  据了解,90後的餘重遠原是徽州區政協辦幹部,2017年4月份,與政協副主席吳建宇作為老少搭檔一起被派駐到石川村,充實扶貧工作隊。
 
  老少搭檔 駐村扶貧
 
  到村扶貧後,餘重遠在吳建宇扶貧隊長的帶領下,走村入戶摸底調研,謀劃村集體發展出路,為貧困戶找“窮根”,開良方,白天跑田間地頭、项目工地,晚上走村入戶和貧困戶促膝長談,瞭解每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向他們宣傳扶貧政策,動員貧困戶勤勞致富……他們利用1個月時間梳理貧困戶的基本戶情、致貧原因等重要基礎性信息,並逐戶逐人,施策幫扶,通過開展低產低效茶園改造、發放養豬補貼、邀請農業專家入戶指導等方式,不斷增強貧困戶造血能力。2018年,全村28戶42人全面實現穩定脫貧。
 
  石川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山多地少,耕地稀缺,447戶1460人,耕地面積不足218畝,經濟收入以林茶和務工為主。吳建宇和餘重遠到村後,在產業發展上不斷探索,走進石川村,在村口高低不平的坡地上可以看到30多畝的蔓荊子。
 
  “這是村裏的特色扶貧產業,總投資140萬元,流轉土地涉及農戶115戶,村集體每年有3萬元的穩定收入。”餘重遠告诉记者,剛搞中藥種植產業時,村民並不支持,兩人和村兩委幹部一起挨家挨戶做起群眾工作,為了堅定村民發展產業基地的信心,他們多次邀請了農業專家來村培訓指導,並聯系對接一家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看到蔓荊子種植得好,村民統一思想,今年該村,又在另一處擴建了20多畝中藥材基地。
 
  除了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石川村還投入100多萬元建設兩期光伏電站,投入40萬元與區茶葉龍頭企業合作經營……據統計,這對老少搭檔駐村扶貧以來,石川村集體經濟從不到5萬元,增長至30多萬元。2017年底,石川村順利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堅守一線 践行初心
 
  如今,曾經的貧困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走進石川村,寬闊的馬路穿村而過,休閒文化廣場乾淨整潔,房前屋後被花草樹木點綴著漂漂亮亮……老人們閑坐在家門口曬著太陽、嘮著嗑,巷裏傳來孩童的嬉笑聲,一幅美麗和諧幸福的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路上,政協兩代扶貧人,老帶少,堅守扶貧一線,他們揮灑汗水,為百姓繪製一條脫貧致富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扶貧幹部的初心和使命。
 
  回顧3年來的扶貧生活,對於即將退休的吳建宇來說,扶貧工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畫上了最美的句號,他手把手帶著年輕幹部一起幹。
 
  對於90後的餘重遠來說,扶貧工作是一份難得的曆練,更是他職業生涯的開始,他穩穩的接過老幹部手中的接力棒,將一如既往的堅守在鄉村振興的奮鬥路上。(吳敏 閆豔 李靜雯 王毅玨 )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