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安徽蕪湖:車間進村喜上「梅」梢 產業扶貧卓有成效

2020-07-0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柏永 報導:近五年來,安徽省蕪湖市持續強化產業扶貧,精準施策、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進展,實現了「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脫貧門路、人有一技之長」,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率達300%。着眼未來,蕪湖市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做好統籌兼顧文章。
 
無為市嚴橋鎮象山村貧困戶梁慶雨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業
 
  7月3日,無為市嚴橋鎮象山行政村的就業扶貧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壓接端子、預裝護套、包紮膠帶……貧困戶梁慶雨和她的16名工友按部就班地進行汽車線束加工作業,井然有序。農閑時節,他們在家門口從事這些「手頭活」,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家庭日常開銷壓力得以緩解,甚至於生活來源有了着落。
 
  同樣是在無為,開城鎮幸福行政村阮店自然村的一片丘崗地上,一排排青梅樹長勢喜人,樹下套種的芍藥亦是生機盎然。這裡是幸福村2019年起實施的104畝特色種養業產業扶貧示範基地。
 
  由於上述項目流轉了15戶貧困戶的閑置土地,幸福村村集體從去年起每年投資收益2.16萬元。利用這筆資金,幸福村設立保潔員和除草員兩個公益性崗位,聘請了25位貧困勞動者務工,每人增收500元以上,並對特殊困難的16戶低保貧困戶和五保貧困戶分別直接補助432元和720元。
 
  較之於眼下的收益,青梅種植基地的「錢」景更讓人心生歡喜。該項目實施人汪惠生、汪為成算過一筆賬:青梅成品苗3年開始掛果,5年達到豐產,豐產期一棵樹可產果60至80公斤,每畝種植40棵。產果後,溜溜果園集團按市場價收購,特殊年份則設置收購保底價以保障種植戶利益。

  產業扶貧項目到村全覆蓋
 
  無論是扶貧車間抑或特色種養業基地皆是蕪湖產業扶貧的剪影。
 
  「鍋里有,碗里才有。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貧困戶才能從根本上脫貧致富。」近日,蕪湖市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李合滿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該市強化產業扶貧帶貧減貧,業已實現產業扶貧項目到村全覆蓋。
 
  統計數據顯示,自2014年貧困村與貧困戶建檔立卡以來,蕪湖市累計建設 23個扶貧車間、21個扶貧驛站,累計開發輔助性就業崗位1092個,實現就業人數4590人。認定就業扶貧基地 67家,累計培訓 2671人次。全市開發3471個農村「四員+」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貧困人口擔任「保潔員」「宣傳員」「管護員」「聯絡員」,直接增加貧困戶收入達238.9萬元。
 
  另據統計,蕪湖市共建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71個,主體帶動貧困戶數13868戶,自種自養貧困戶數8281戶,參與帶動的龍頭企業123個,參與帶動的合作社182個,參與帶動的大戶(家庭農場)122個。
 
  此外,蕪湖在全市選定52個村集體經濟薄弱、「雙基」建設水平不高的重點非貧困村,安排市屬單位、企業開展結對幫扶,每年給予不少於8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於「雙基」建設和產業扶貧項目,實現到村、到戶幫扶「全覆蓋」。
 
  五年來,扶貧小額信貸累計貸款8.05億元,惠及貧困戶27879戶,「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脫貧門路、人有一技之長」從夢想變成現實。

  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增長300%
 
  得益於產業扶貧的帶動,蕪湖市脫貧攻堅卓有成效:7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3.24萬人5.01萬戶貧困戶脫貧,貧困發生率由7.9%下降到0.07%,「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得到基本解決,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2748元增長到2019年10970元,增長率達300%。
 
  「目前,無為市尚有未脫貧人口1179人494戶,南陵縣已全面完成減貧任務。同時,我市還摸排了707戶脫貧監測戶和1713戶邊緣戶。 減貧任務是我們工作的底線,要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夯實脫貧基礎。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目標標準開展工作,確保2020年底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機制
 
  李合滿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將消除絕對貧困,但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今後,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將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並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構架下統籌安排。
 
  下一步,蕪湖市將強化產業扶貧,探索建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機制,把脫貧攻堅過程變成鄉村振興的過程,以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通過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