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莞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打造成「創新創業不夜城」

2020-07-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冷運軍 報導:24日,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揭牌儀式在松山湖大學創新城舉行。據悉,該社區將圍繞源頭創新、全鏈條謀劃和上下左右全面協同的思路,以建設國際化、鏈條化和市場化的社區為藍圖,力爭在5年時間內,通過建立全鏈條服務體系,推動國際化創新資源及成果落地,將該區域打造成承接松山湖科學城、華為、國際知名高校院所等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先行先試政策的特區和高新技術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的搖籃,成為東莞國際創新創業新標杆。
 
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揭牌

  新起點 「四個高」打造「創新創業不夜城」
 
  2013年2月,東莞啟動松山湖大學創新城建設,作為東莞市新型研發機構的聚集區和推動全市科技創新的新引擎。項目總投資額約27億元,佔地面積397畝、規劃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分為科技研發、企業孵化、配套服務、人才公寓四部分。項目分期建成,於2016年起相繼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7月,松山湖大學創新城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24日,松山湖大學創新城正式更名為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
 
高標準規劃+政策賦能 社區將打造成「創新創業不夜城」
 
  劉煒表示,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的目標是打造「創新創業不夜城」,要建成先行先試政策的創新創業孵化搖籃,吸引更多青年創新創業團隊聚集。
 
  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打造國際創新創業的窗口和標杆地,需要各方力量和資源的參與和支持。未來,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將從「四個高」打造國際創新創業標杆地:高起點做好謀劃,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社區建設發展的方案規劃,從項目招引、運作機制、軟硬件配置、政策設計等方面明確重點任務。高質量推進環境升級改造,在社區里注入國際化、智能化、年輕化的元素,為科學家和創新創業者工作、生活、學習提供多元化的配套。高標準打造精品工程,創新觀念,加強與國際性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的對接,引進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優質項目,促進社區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高效率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質量和效率,加強要素保障和問題解決,確保項目如期建成見效。

  新夢想 「三個最」打造國際人才精英創新創業首選地
 
  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原大學創新城範圍)自投入使用以來,東莞市相繼與中科院物理所、華中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投入超過15億元財政資金,在社區共建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廣東省智能機械人研究院、華南設計創新院等9家新型研發機構,以及東莞名校研究生培育發展中心等一批服務平台;社區孵化了飛思凌、啟迪醫藥等400多家科技企業,招引了近2000名企業家和科學家,為今後升級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卓慶表示,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是松山湖科學城整體規劃中的重點項目,科技局將全力以赴推動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的建設。在項目招引上,將推動東莞香港城市大學研究院、院聯創谷等具有國際化元素的企業機構和平台,對接大科學裝置、各重大創新平台和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的優質創新創業項目落戶社區。在政策引導上,將把先行先試政策放在社區實施,將社區打造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並研究出台專項扶持政策,對場地補貼、科技金融、項目配套等予以支持。在活動組織上,將把院士峰會、技術經理人培訓班、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放在社區舉辦,活躍社區創新氛圍。在平台搭建上,將推進儀器設備、實驗室、大型會議室、展廳等設施共享,建設科學家俱樂部、企業家私董會等社會組織,打造高層次的創新創業「朋友圈」。

  新引擎 全鏈條服務推動國際化創新資源及成果落地
 
  從區位優勢上看,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地處松山湖科學城核心區域,擁有東莞為數不多集大學、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器、商住配套、科技服務、國際交流等於一體的優越創新創業環境。
 
  東莞市東實集團董事長劉波表示,社區將充分利用「成本窪地、服務高地、政策特區」的優勢,打造園區、校區、社區三區融合的示範點和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試驗田,把更多的國際化科研資源和重大創新成果引入進來,將社區打造為推動東莞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社區運營機制借鑑深圳西麗、上海楊浦、香港科大等在三區融合上的做法,東莞市將加強社區與理工學院、東職院等校區資源和松山湖高新區、松山湖科學城等園區資源的互動,打造服務創新創業全鏈條的國際社區。
 
  同時,東莞將全面完善社區科技要素、優化社區環境配套,吸引松山湖乃至全市的優質項目、創新資源和科技活動優先放在社區,推動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孵化更多龍頭科技企業。
 
  預計到2025年底,社區將大量承接松山湖科學城、華為公司、國際知名高校院所科學家集聚創新創業;社區與校區、園區深度融合,資源高效互通;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靈活,形成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新經驗;成為科創上市企業的新搖籃。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