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你知道嗎?在美麗的江西龍虎山有着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它們是冰河時代「倖存者」,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這樣的珍稀動物在江西得到了非常嚴格的保護,在龍虎山就有這樣一位生態護林員,名叫肖冬樣,春夏秋冬,光陰荏苒,十多年來,他堅持拍攝並寫下觀察日記,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來去時間、數量以及活動規律和生活習性,拍攝了20多萬張照片、1萬多G的視頻,形成了研究中華秋沙鴨的第一手珍貴資料,被譽稱為中華秋沙鴨的守護者!
距離江西省鷹潭市區20公里的龍虎山上清鎮,屬武夷山脈的西段。這裡風景秀麗,景觀奇特,是龍虎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肖冬樣的家就在離上清鎮政府對岸的桂洲村。這是一棟上世紀90年代所建的兩層小樓,門窗也顯得破舊,家裡的擺設也很簡單。
知道記者前來採訪,肖冬樣的妻子楊細菊忙着給大家讓坐泡茶。據楊細菊介紹,肖冬樣堅持每天要巡山8小時,中午經常是啃着隨身攜帶的泡餅充饑,背着一個水壺、帶上一把砍柴刀和一個望遠鏡,一走就是一天,有時要忙到很晚才能到家,說不擔心那是假的。楊細菊告訴記者:「肯定擔心呀,我一天到晚打電話,有一次,他沒接電話,我一個下午打了十來次,天又黑了,他又沒回家,打電話他又不接,他一個人在外面,我們擔心他。」
肖冬樣在河邊觀察中華秋沙鴨。攝影黃劍
說起這樣的經歷,肖冬樣卻總有自己的解釋,因為中華秋沙鴨的警惕性十分高,很難近距離觀察。為了詳細記錄中華秋沙鴨的活動情況,肖冬樣每次都會事先在瀘溪河布置好幾個隱藏地點,提前潛伏在河岸邊,用望遠鏡遠遠觀察。其間不能發出任何聲音,稍有動靜中華秋沙鴨就會飛走。每次一蹲就是好幾個小時,為了不打擾它們,肖冬樣一定要等到這些中華秋沙鴨玩盡興了回了巢,才會收拾行囊回家。如果遇到颳風下雨或者雪天,工作難度就更大。
肖冬樣在河邊休息。攝影黃劍
中華秋沙鴨是世界瀕危動物、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全球僅存不到1000隻,被稱為「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之所以在龍虎山越冬,與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有關。2007年11月,中華秋沙鴨在江西龍虎山景區被發現後,鷹潭市當地採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並於2008年初劃定1800公頃的保護區。也是從那時起,巡護中華秋沙鴨的任務落在了肖冬樣的身上。起初,肖冬樣對中華秋沙鴨一無所知。在接到巡護任務後,肖冬樣上網查閱了大量中華秋沙鴨的有關資料,自費訂閱了鳥類保護類雜誌,自學專業知識。
為了更好地記錄下中華秋沙鴨生活規律和習性,肖冬樣還自費購買了一部單反相機和一個望遠鏡,不厭其煩地向前來進行科研的專家、教授請教,了解中華秋沙鴨的生活規律等有關知識。
肖冬樣在河邊拍攝中華秋沙鴨。攝影黃劍
巡護的路途很遠——肖冬樣每天清晨四五點鐘就起床,騎半個小時的電動車,換乘竹筏,再沿着鐵路走30分鐘,然後穿越一片茂密的山林才能找到中華秋沙鴨棲息點。肖冬樣說:「沿途的路呀都要清理一下,因為幾個月沒來,10月份開始來,開始來的時候不一定能看到中華秋沙鴨,天天來,看看有沒有中華秋沙鴨。」
正是肖冬樣的持續觀察記錄,讓大家得知,每年10月底中華秋沙鴨分批從北方來到龍虎山,次年4月初飛回北方,築巢於河流兩岸林間樹洞中。據統計,這些年每年來龍虎山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數量有70隻左右,多時可達上百隻。肖冬樣說,十多年來,我一開始把中華秋沙鴨當成工作來巡護,後來和它們慢慢成了朋友。在這10多年裡,肖冬樣和他的「朋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為他們拍攝了20萬多張照片、1萬多G的視頻。龍虎山風景旅遊區林業局副局長寧志剛告訴記者:「他這些年也拍了好多視頻,可以說也成了研究中華秋沙鴨的一個專家了。」
肖冬樣在巡山護林。攝影黃劍
除了秋冬季節護鳥,肖冬樣還擔負著春夏護林的任務。每天8時30分,肖冬樣準時從家裡出發,開始一天的巡山工作。肖冬樣告訴記者,每個生態護林員一天要巡山8小時,路線都是各自所管轄的片區。春夏秋冬,不論是晴雨都是如此,有時為了護林需要,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出發。面對龍虎山美麗的風景,肖冬樣無暇欣賞,因為巡山的路上,危險無處不在,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鷹潭市龍虎山景區上清鎮副鎮長桂智峰說:「在這十多年當中,肖冬樣風風雨雨,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對中華秋沙鴨的保護,生態保護這一塊都是任勞任怨的,默默地奉獻,他孫子在家都沒人帶,對這項工作也確實是付出了許多許多。」
春夏護林,秋冬護鳥。由於多年來任勞任怨、默默奉獻,認真工作,肖冬樣先後被評為「江西省勞動模範」、「十大感動鷹潭人物」,榮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西最美林業人(候選人)」等稱號。面對榮譽,肖冬樣說:「我只是儘力做好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當記者即將離開時,我們問肖冬樣的妻子楊細菊這麼多年來,覺得肖冬樣的付出值得嗎?楊細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說:「那我也不知道,我說他不值得,但是他說他值得……」(郭美勤 鍾南清 龔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