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江蘇:企業共享綠島 經濟環保雙贏

2020-08-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在環保標準日益嚴格的今天,長三角城市如何降低治污成本,服務企業綠色發展?綠島項目建設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8月28日,2020江蘇省第四次「金環」對話會在江蘇鎮江舉辦,記者參與現場調研,感受這一環保公共基礎設施為企業帶來的助力。
 
江蘇普金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皂腳液綜合利用項目

  環境治理 財政僅能覆蓋15%
 
  所謂「綠島」,是指由政府投資或政府參與、多元投資,配套建有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從而實現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的集中點或片區。
 
  據統計,全國要實現環境治理目標,每年需要約3萬億-4萬億的綠色投資,而財政資金只能覆蓋15%左右,需要繼續動員和激勵大量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發展。單獨建設和運維污染處理設施,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建設成本高,難度大。而通過集約共建治污設施,企業可以分攤治理成本,解決環保難題。
 
東風步行街根據「綠島」理念,統一鋪設排煙管道與監控設備

  皂腳集中處理 緩行業痛點
 
  位於鎮江丹陽的江蘇普金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2000萬元、年處置10萬噸皂腳液綜合利用項目就是江蘇省首批試點的綠島項目之一。
 
  中國食用油加工產業大多集聚於華東地區,特別是上海到江蘇沿線。食用油生產中精煉動植物油脂,產生一種名為「皂腳」的副產品。皂腳主要含脂肪酸鹽,經過加工處理得到酸化油,可進一步加工成脂肪酸和生物柴油。粗加工下,每噸皂腳加工生產酸化油會產生700-800千克高濃度廢水,環境影響極大。
 
  正在試運營的皂腳液綜合利用項目可以解決鎮江周邊皂腳液的去向問題,正式運營後,可接納江蘇95%以上的皂腳液集中處理,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雙贏。據介紹,目前該項目已獲得「環保貸」意向授信融資3300萬元。
 
華科電鍍園區

  授信貼息優惠 為「綠島」開「綠燈」
 
  華科電鍍園區由本港上市企業新宇環保旗下的鎮江華科生態電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打造,集中了45家化工企業。隨着內地環保標準的提升,原有的廢水集中處理項目已不能滿足要求。為了配合更高的廢水治理要求,公司建設二期項目,形成10000t/d的廢水處理能力。
 
  園區企業管理服務中心總監方芳介紹,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一方面面臨着短時間內籌集4700餘萬元的資金壓力。一方面在疫情期間,園區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資金回籠壓力大,直接影響到項目的進度。適逢政府和生態環境部門推出了綠島試點建設項目,經過申報和層層審核,項目獲得納入首批綠島試點項目。
 
  據介紹,鎮江市生態環境局攜手江蘇銀行對包含該項目在內的6個綠島試點項目簽約授信環保貸額度1.35億元人民幣;同時,項目獲得了環保貸貼息優惠,預計貸款成本低至3%,還獲得了一定的資金補助。

  「夜攤」共享排污 解治理難題
 
  疫情之下,「夜攤」經濟在內地興起,平衡夜攤經濟帶來的繁榮與攤點帶來的污染困擾,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的共享排污實踐頗具推廣意義。
 
  象山街道東風步行街毗鄰江蘇大學,周邊居民小區聚集。在熱鬧的夜市經濟背後,設施設備簡陋、油煙污水隨意排放等諸多衛生安全隱患凸顯。2019年,象山街道下決心對所有經營亂象進行根治性整治,對商戶重新安置疏導點。2020年,根據「綠島」理念,對步行街的排煙管道重新統一鋪設,加裝油煙淨化設備、設立微型消防站,重新規劃污水排放,加設公共監控設備等,並對疏導點進行亮化美化設計,總計投資約400萬元人民幣,目前項目已獲得「環保貸」意向授信融資150萬元。
 
  記者在東風步行街看到,每家商戶都裝設有排煙口,通往統一的大排放管。3平米左右的攤位內,空調、排風扇、油污分離池等設施一應俱全。象山街道辦副主任袁珊介紹,街道採取商戶「共享治污」的形式,每10戶商戶共用一組淨化裝置。委託專業公司對淨化裝置進行維養,每3個月清洗淨化器濾芯;每6個月更換淨化濾芯;每年對油煙管道和風機進行全方位的清洗維護,確保裝置達到最好的淨化效果,在滿足環保管理要求的同時減輕了經營戶安裝和後期維護的經濟負擔。

  江蘇探索綠色金融創新
 
  江蘇省政府副省長趙世勇在當天舉辦的對話會上表示,江蘇全省綠色發展、環保資金需求巨大,投資驚人。「僅太湖治理一項,12年來省級財政就累計投入280億元,地方各類資金投入近2000億元。」趙世勇說,江蘇有1200萬家市場主體,45000家規上工業企業,3377家化工生產企業,受新冠疫情影響,大量企業受到衝擊,很多市場主體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環保和節能、綠色轉型發展。江蘇省要積極應用財政、金融、環保等政策,建立覆蓋全省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供給體系,引導激勵金融資本支持企業綠色發展。
 
  趙世勇表示,江蘇要加快打造政策集成平台,加快研究環保產業融資擔保政策、投資基金風險補償機制、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探索公益性生態項目盈利模式和激勵政策,讓企業降成本、得實惠。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出基於排污權、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鼓勵保險業機構推出高風險行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引導證券金融機構推出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產品。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