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辽宁商机

續推多元融合 發展全域旅遊 阜新打造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新樣板

2020-09-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9月7日,記者在阜新文化旅遊推介會上了解到,遼寧省阜新市作為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十幾年來,堅持深挖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多元融合,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努力讓千年文化「活」起來,讓旅遊產業「興」起來,讓轉型城市「靚」起來。先後榮獲世界瑪瑙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全國首批籃球城市等稱號,阜新努力為新時代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振興打造新樣板。
 
 
  阜新是一個擁有8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地方,是一座創造過煤電輝煌的共和國最早建立起來的能源城市。其文化資源底蘊深厚,獨具特色和魅力。

  古蹟悠久 文化多元璀璨
 
  據了解,阜新雖然沒有名山大川,自然旅遊資源並不豐富,但人文資源底蘊深厚,特色突出。阜新不僅有眾多悠久的歷史古蹟,更有燦爛多元的民族文化。
 
 
  查海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7600年,加樹輪校正超過8000年,是北方人類最早的古村落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村」。因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真玉製品和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而被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這一發現在考古學上稱為「查海文化」。同時,阜新又是 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丰的出生地,被譽為「三豐故里」。
 
  阜新是蒙古族聚居地之一,蒙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10%以上,千百年來形成了生產與生活習俗、娛樂競技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禮儀制度習俗、文體遊藝習俗、民間工藝習俗等獨特的民俗民風。上個世紀50年代電影《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主題曲《敖包相會》的詞作者、著名作家瑪拉沁夫就是阜新人,這首歌反映的正是蒙古貞敖包文化。
 
  阜新史稱「藏傳佛教東方傳播中心」,鼎盛時建有喇嘛廟360多座,僅清代皇帝題寫匾額的就有4座。其中,瑞應寺是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藏式寺廟;海棠山270尊摩崖造像群雖經300多年風雨侵蝕仍保存完好,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密宗摩崖造像群,被譽為中國東方「民族文化瑰寶」。

  工業遺存厚重 紅色記憶珍貴
 
  阜新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共和國最早建立起來的能源城市。其中,曾經亞洲第一的海州露天煤礦是首批國家礦山公園、全國工業遺產旅遊示範區,其電鎬作業場景先後入選1954年B2郵票和1960年版五元人民幣的背景圖案。阜新又是全國瑪瑙加工、集散、文化、信息中心,是世界瑪瑙之都。
 
 
  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是東北境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處死難礦工群葬遺址,是日軍侵華鐵證。上世紀60年代,阜新縣毛嶺溝封山育林、塔子溝河邊造林、招束溝坡耕地治理經驗,被國務院總結為「三溝經驗」向全國推廣。

  「泉中極品」罕見 「綠色明珠」耀眼
 
  阜新地熱溫泉是優質碳酸氫鈉泉,被專家譽為「中國一流,泉中極品」,具有較高的療養價值。據勘測,阜新西起清河門區、東至新邱區一帶,在21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均有地熱資源。現有地熱溫泉井13口,平均出水溫度70℃—80℃,可采使用年限達100年。
 
 
  阜新位於號稱「八百里瀚海」的科爾沁沙地南部,森林生態類型完整,動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遼西「綠色明珠」。其中,彰武縣曾是清代養息牧皇家牧場,斷峽裂谷、沙湖林海造就了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邊塞風光。源自20世紀50年代的「綠了章古台,白了少年頭」的治沙精神在這裏代代相傳。
 
  十多年來,阜新市積極推進旅遊與文化、醫養、體育、工業等深度融合,全力塑造「玉龍故鄉·瑪瑙之都」階段性旅遊品牌,目前已形成「嬉冰雪、泡溫泉、觀摩崖、選瑪瑙、賞賽事、穿越皇家牧場、體驗蒙古貞風情」七大特色旅遊產品。先後成功舉辦了阜新工業遺產利用與資源枯竭城市轉型高峰論壇、首屆中國·阜新禪修溫泉旅遊節、中國·阜新地熱(溫泉)資源開發高峰論壇、2018中科盛聯杯阜新百年賽道小鎮汽車場地越野挑戰賽,首屆海州航空教育體驗嘉年華,共舉辦了14屆中國·阜新瑪瑙節、4屆中國·阜新籃球節、4屆國際蒸汽機車攝影節、8屆蒙古貞敖包文化節、3屆遼寧省重型機車首騎儀式等國家和省級節會活動,使文化旅遊業成為促進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王藝橋)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