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養老問題考驗着每個文明社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內地不少城市已步入老齡化階段。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僅80歲以上的老人家就有2萬位。與本港或其他國家地區養老方式不同的是,江寧區通過「互聯網+養老院」的方式,政府財政投入與企業高科技結合,以最經濟的方式實現了規模化養老的大工程。
江寧區互聯網養老院24小時呼叫中心
規模化養老織造安全網
在江寧,「小江家護」這個「互聯網+養老院」品牌深入人心。不僅本區老年居民享受到政府與民辦機構合作的免費服務,還有越來越多的外區居民想要把戶口落在江寧,安然享受老年生活。這是一座什麼樣的養老院?近日,記者來到江寧區民政局一探究竟。
「小江家護」是江寧區委、區政府為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推出的民生服務項目。採用基礎服務+個人定製服務套餐結合方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80周歲以上老年人按需提供專業上門服務。
工作人員現場為記者演示:進入互聯網養老院網站,點擊居家上門服務申請,符合條件的老人家就可以將自己的個人情況和居住地址、緊急聯繫人註冊在系統中,再通過網站申請上門服務,就可以享受每次1個鐘頭的服務。如果老人家在家中遇到危險,還可以隨時聯繫呼叫中心,中心有24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5秒內接聽電話,為老人家排憂解難。
為80歲以上老人家免費發放的防走失智能手環,每一天在江寧區民政局的數據中心顯示屏上勾勒出一條條軌跡,匯聚成一張老人家們的活動地圖。通過小小的手環,江寧區民政局已經幫助10位走失老人回到自己家中。同時,「小江家護」通過實施人臉識別助餐服務,實現助餐精準補貼。為老人發放聯網式煙霧報警器等智能設備,為老人家們織造了一張安全防護網。
「養老一定要規模化。」江寧區民政局副局長王津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仔細算了一筆經濟賬:建設一家有1000張床位的養老機構,不計入土地成本,就需要12億元人民幣,加上每年3000萬元的運營成本,政府需要投入巨量資金。因此,在內地,國家鼓勵實施更符合國情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工作。江寧區實施的「互聯網+養老院」模式,在入戶提供服務這一項中,每年投入5000萬元,即可覆蓋全區2萬名80歲以上老人,可為每戶老人家庭每月提供2次上門服務。
田園居家養老,79歲的武女士種植的南瓜在養老中心的牆頭結出碩果
田園居家養老 令老人家晚年充滿幸福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許多人夢想實現的退休生活,然而在城市中尋找一方安享晚年的樂土又談何容易。江寧區創新的「醫養結合」探索,令老人家充滿幸福感。
江寧區谷里街道徐家院村是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這裡距離南京主城區僅20公里,自然風光秀美,空氣清新怡人。田園養老中心的農家小院寬敞明亮,屋內設施齊備,整個中心還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老人可通過坡道從地下走上一層,治療室、助浴室、娛樂室等空間一應俱全。中心由江蘇省老年病醫院與江寧區谷里街道合作建設,是醫院與街道「醫養結合」的一項創新探索。老人們居住在美麗田園鄉村,享受現代化的居家環境,同時享有健康保健、定期義診等養老服務。
「我們在這裡住,不是養老的,而是來享受生活的。生活有人照顧,不用子女操心,看病直通醫院,還可以種花種菜。看,這是我自己種的南瓜。」79歲的南京市民武女士指着院牆一角的南瓜藤蔓對記者說。武女士從今年3月入住,至今已有半年,她告訴記者,自己與老伴兩人住一個單間,每月費用為6500元,涵蓋床位、餐飲、醫療保健等服務。「來了以後覺得這裏伙食又好,生活自由,不像有的養老院像關犯人一樣不讓老人出門。剛來的時候我們沒準備住多久,我們現在決定就在這裏歸天了。」談到現在的生活,老人家覺得非常愜意。
中心負責人車順通告訴記者,目前,養老中心有約60張床位,配備了2名醫生與3名護士,除了當地的社區醫生,江蘇省老年病醫院也有定點團隊定期到中心義診。「看起來醫護人員並不多,但實際上老人養老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關懷、交流,醫療是特定時期的需求,居家養老以保健醫療為主。如果老人有就醫需求,可以通過江蘇省老年病醫院的綠色通道入院治療,在疫情中醫院管理嚴格的情況下,快速辦理入院手續。」車順通介紹,作為醫院與街道共建的「醫養結合」模式創新探索實踐,養老中心獲得當地社區醫院的醫療支持,並不以盈利為目的。目前中心二期已經建設完畢,30-40張床位即將在重陽節對外開放。未來,還將逐步探索,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