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陳萬翔 報導: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脫貧攻堅系列主題發佈會城口專場獲悉,脫貧攻堅戰以來,重慶城口全縣累計脫貧1.1萬戶4.4萬人,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6491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0404元,貧困發生率由2014底的15.6%下降至2019年底的0.42%,群眾滿意度98.47%,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摘掉了戴在頭上40多年的「貧困帽」。
城口縣日前發佈脫貧攻堅成果
「六進六扶」激發內生動力
據城口縣委書記闞吉林介紹,城口縣是重慶4個市級深度貧困縣之一,曾被形容為漢人居住最落後的地方,至今仍是重慶全市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縣,是重慶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脫貧攻堅以來,城口在思考中前行,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持之以恆推進「六進六扶」,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六進」分別是一理論政策進農家「扶思想」,二是開展典型示範進農家「扶志氣」,三是幹部專家進農家「扶人才」,四是致富本領進農家「扶技能」,五是和美人居進農家「扶環境」,六是文明實踐進農家「扶新風」。
在理論政策進農家「扶思想」方面,城口組織170多支宣講隊,實行三級書記講黨恩、黨員幹部講政策、草根名嘴講理論、榜樣模範講故事、身邊鄉賢講規約、致富能手講技術,累計開展宣講6000 餘場、參與群眾8.9萬餘人次。
人才欠缺是城口脫貧的極大困擾。在幹部專家進農家「扶人才」方面,採取幹部頂、專家帶、項目育的方式,選派223名優秀中青年幹部到鄉鎮進村社,多種方式引進各領域專家型緊缺人才462名,回引大學畢業生200餘名、外出務工能人400餘 名。在優秀幹部、專家人才帶動下,城口全縣湧現出一大批農村本土人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致富本領進農家「扶技能」方面,城口縣有6.3萬人常年外出務工,大多從事重體力勞動,缺乏一技之長。城口統籌全縣資源,深入實施「1戶1人1技」工程,開展實用技能培訓2.5萬人次,確保了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門實用技能,取得了扶技能、帶產業、穩就業、增收入、促健康、興鄉村多重效益。
九成貧困戶發展起產業
據介紹,「六進六扶」是一場廣泛的群眾動員,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精神焠鍊。5年的豐富實踐,城口收穫了「五個新」,分別是一是扶出了新精神,二是扶出了新觀念,三是扶出了新幹勁,四是扶出了新面貌,五是扶出了新戰果。
在扶出了新精神上,城口在脫貧攻堅中孕育了「十千十萬」的攻堅精神,那就是「組織千軍萬馬,不懼千辛萬苦,跨過千溝萬壑,踏遍千村萬落,深入千家萬戶,使出千方百計,道盡千言萬語,換來千歡萬喜,惠及千秋萬代,結果千真萬確」。
這個精神,是何宜剛、何國權、彭中瓊、李奎、王華、王顯恆等6名犧牲在扶貧路上的同志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廣大黨員幹部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是老區人民一鋤一鋤乾出來的,這種精神,彌足珍貴。
在扶出了新幹勁上,城口群眾不再「等靠要、懶裝伸」,爭相搞產業、創家業、奔致富,構建了「山上中藥材、林下山地雞,坡上核桃樹、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雜糧雞窩地,火炕老臘肉、冷水生態魚」的山地特色農業格局,產業規模是2015年的1.6倍。通過「基地+企業+貧困戶+產業」帶貧益貧模式,7大產業都有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基地支撐、集體經濟參與,90%的貧困戶發展起農業產業。
要成重慶成都西安後花園
城口縣長黃宗林回應本報記者提問時說,城口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縣,用四句話概括,一是城口是重慶的西藏,今天的城口就好比西藏之於中國的生態地位和價值,是人人都嚮往的地方。二是城口是重慶的井岡山。城口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據統計,在蘇區保衛戰期間,人口只有5.7萬人的城口就有近4000人投身革命,紅軍撤離時,500多名城口優秀兒女參加長征,470多人犧牲在長征途中。
三是城口是中國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大巴山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地理位置獨特,南方人走到這裡感覺到天高雲淡是北方,北方人走到這裡看到小橋流水,綠水青山是南方,極具差異性的,很有吸引力。四是城口是離重慶主城上清寺最遠的地方,也是最近的地方。所謂的遠是地理位置遠,所謂的近是心理距離近。所以匯聚起來就成為城口優質的生態資源、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
黃宗林表示,城口近年大力實施經濟轉型,以前的礦業經濟是不可持續的,一邊關礦,一邊規劃發展旅遊產業,過去以工業為主的產業已經轉向旅遊商產服務業。目前規劃了兩個5A景區,15個高端旅遊民宿片區,拿出3000萬納入旅遊發展基金,撬動了市場十幾億。城口高速公路即將開通,高鐵兩年內即將動工,這兩高的開通將大力改善城口的交通,城口非常有信心將一夜之間會成為重慶、西安、成都三大城市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