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劉春林 報導: 奮鬥終結豐收果,汗水澆灌百花香。10月13日,記者從株洲市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在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該市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
小康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社會生活狀態,其概念起始於3000多年前,《詩經》裏就說過,「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進入新世紀,黨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除了要調查老百姓切身感受外,按國家有關規定,各地可根據實際制定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既有常規性指標,也有約束性指標,進行年度監測評價並逐年調整完善,確保小康監測更全面、科學、精確、有效。自2012年啟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以來,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共歷經了4個階段性變化,其中第四階段(2020年):指標體系調整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監測,涵蓋了一脫貧(權重為10%)、三促進(64%)和六覆蓋(26%)三大類別,其中,三促進是指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充分就業和促進安全穩定;「六覆蓋」是指義務教育全覆蓋、社會保障全覆蓋、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農村危房改造全覆蓋、農村通組道路全覆蓋,共36項指標。
據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株洲走過了一條奮鬥拼搏之路。在長株潭三市中,株洲市情最為複雜,是唯一擁有全部三類縣市區的市,而且,炎陵縣和茶陵縣還戴着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該市立足市情,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為總攬,按照「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工作思路,突出重點,主攻難點,穩基礎、補短板、促提升,全面小康推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在全省市州中,該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一直穩居第二,僅次於長沙。2017年,繼長沙之後,又以全省第二的名次,率先通過了全面小康測評達標,同一年,全市所有縣(市、區)也通過了全面小康達標認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測評達標之後,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在2018年適時提出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我加壓、自我提標,打牢基礎、補齊短板、增強弱項、揚長優勢,着力提高全面小康社會質量和水平。2018年、2019年這兩年,株洲全面小康建設蹄疾步穩、繼續前行,在全省年度小康考評中,各縣市區綜合表現亮麗出彩。
今年,全市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緊聚焦「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三統籌」。目前,株洲各縣市區實現程度均高於93%,大部分指標已達標,僅有少量指標是短板,隨着工作推進,短板指標不斷減少,實現程度穩步提升,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