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新材料、公鐵聯運……,這些大城市常見的熱門詞成了2020年西部民族山區縣,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口中的高頻詞。隨着一連串的「大事件」如期發生,在深度參與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深耕細作的北川縣經濟開發區,提前佈局高質量發展,從五年前的「一區四園」,成長為如今的中國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山東產業園、通泉新材料產業園、永安智慧家居及物流產業園、擂鼓柳林(柯城-北川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曲山應急產業園、永昌現代服務業產業園「一區七園」,新動能在羌城處處迸發。
變招商為選商 羌城產業鏈深融成渝經濟圈
北川專門成立國有獨資公司—北川三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全面引入現代管理運行體制,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障了大批重點項目如期推進。四川省重點項目北川通用機場開工建設,泛美航空科技城的一期項目已投入使用,綿陽飛行職業學院已順利開學,3000多學生在「龍碉鳳堡」里過着安靜的校園生活。
永安智慧家居產業園是北川承接成渝經濟圈產業轉移的一個生動例子,搶抓成都產業轉移的機遇,從7家企業開始逐步擴大,今年9月底已經實現總產值8.94億元,園區企業也主動成為成渝經濟圈產業鏈上的一環。四川樂川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入園,積極開發長虹、TCL等品牌企業電子配套,今年產值實現了逆勢增長7%以上。在九綿高速建築工地,通泉新材料產業園的恆泰建材公司每天100餘輛汽車循環往復支撐重點項目如期推進。位於曲山應急產業園的好山建材有限公司,每天1200噸高標準砂石骨料裝上40輛集裝箱通過40公里外的貨運鐵路,「公鐵聯運」送到天府機場項目工地。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北川收穫了一份靚麗成績單。2020年前三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增速居绵阳市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速比全國高4.9個百分點,比省、市高2個多百分點。
產值五年翻兩番 園區經濟唱響北川「主角」
2015年,北川經開區新增的三個專業園區全年總產值只有11.6億元,僅占當時北川GDP的四分之一多點。經開區管委會主任蹇斌告訴記者,近年來北川對經開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清出一批、轉型一批、升級一批、引進一批、培育一批,產業結構也從二產為主到三產聯動、突出高新。經過連續改革,今年前三季度達到了42.22億元,不僅9個月趕上2019年全年產值,而且在全縣的佔比超過了74%,稅收更是佔到了全縣的90%。園區經濟真正成為了小康北川征程中的「主戰場」。
盤活閒置資產資源 園區企業搭上高質量「快車」
「我們採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模式,堅持一企一策、分類處置的原則,支持企業通過租賃、轉讓、合作、重組、破產等多種方式盤活閒置資產,重新激發閒置資產活力,讓『存量變增量,死水變活水』,達到盤活資產的實效。」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任文治介紹,通過「鲶魚效應」,園區不僅出清再利用25萬平方米的廠房,還新建了10多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引進了一批有市場、有前景的成長型企業。目前,北川經開區的規上企業已經由2015年的18家增加到50家,園區企業數量也由幾十戶增長到290餘戶。大批億元企業乃至10億級項目不斷湧現,產業結構也由以往的二產加工製造為主,變成了如今的通用航空、文化旅遊、智慧家居、現代物流、新材料加工、現代農業、休閒商貿等多產聯動的現代綜合性園區。「『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將園區打造成百億級園區,真正撐起北川現代化發展的脊樑。」任文治表示。
北川經開區高度重視科技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先後建成「雙創谷」「通航產業孵化器」和「應急產業專業孵化器」,孵化面積達2萬餘平米,在孵企業124家,今年上半年新入孵企業35家。同時引進專家和人才100餘人,不斷加大與西南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力度,通過建立「博士工作站」、「產業研究會」等方式,充分發揮了科技人才培育優勢。「園區的壯大,讓北川5公里產業圈、工作圈、生活圈正在成為現實。」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瞿永安說,園區經濟不僅直接解決了本地萬餘人的就業,還帶動了豐富的農產品成商品,家門口就業、家門口增收,讓脫貧的北川進入小康,指日可待。(張寶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