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特别报道

建設科技創新高地 打造區域活力引擎——大連甘井子區開啟高質量發展新航程

2020-12-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十三五」期間,大連甘井子區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制定了「3+3」產業發展規劃藍圖,圍繞以「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和以「科技服務」「商貿物流」「文創旅遊」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開展產業鏈補鏈延鏈固鏈行動,推動板塊提升與產業集群同頻共振發展,形成「兩城六區」功能優勢互補的良好發展態勢。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集中了文化創意、電子商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大連體育新城集聚了體育文化、旅遊會展、商業物流、總部經濟等重點領域產業。大連灣臨海裝備製造業集聚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已成為全國高端產業集聚發展窗口、世界級臨海裝備製造業基地。西城國際旅遊商務區域圍繞「生態+」主題,已成為大連城郊旅遊重要目的地。新機場沿岸商務區圍繞總部經濟、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進行產業規劃並推進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洽談工作。中華路商務區作為大連市五大商業中心之一,?力發展「商業貿易、餐飲娛樂、總部經濟、專業市場」四大產業集群。虹港商務區作為甘井子區行政文化中心,突出抓好地鐵沿線的商業開發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梭魚灣商務區陸續完成鑽石灣、大連市行政服務中心、老甘井子部分地區改造等項目建設。甘井子區入選中國創新百強區,全省排名第一。

大連灣臨海裝備製造業聚集區——華銳曲軸基地鳥瞰圖

營城子工業園區全景

 編織「創新鏈」:強化創新源頭支撐 激活企業發展活力

 甘井子區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強化創新源頭支撐,引導和鼓勵高校院所充分發揮科研和人才優勢,與企業建立產學研聯盟,強化創新協同,優化產學研會商協調機制,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上演了「企業出題、政府牽線、高校出智」的連台好戲。

 甘井子區先後組織連智智能、一重核電、一品機械等重點企業到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院校進行對接,達成戰略諮詢、新產品開發、聯合技術攻關等合作協議50餘項。成立甘井子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吸納上海市專家成立科技專家顧問團,召開新項目、高校院所科技聯席會,為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推動科技成果合作和項目轉化。源頭支撐促進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全球首台「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國內首台雙向連續卸船機等一批產品實現國產化技術重大突破,4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3項科技項目獲得省、市科技獎勵項目。

 大連一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利用生物質蒸汽閃爆技術原理研發乾法造漿設備及工藝的企業,在新品種、新原料、新工藝、新設備等方面國際領先,使用該企業研發的設備和工藝,秸稈通過蒸汽閃爆後可生產多種產品,實現不用水、不排水、零污染。但這家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遇到了理論和科研方面的瓶頸。

 今年9月,甘井子區政府出面牽線搭橋,一品機械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學院開展項目對接,並簽訂生物質蒸汽閃爆破壁技術開發委託合同。合作項目完成後,一套設備年處理15萬噸秸稈,足足可以籌建一個產業園區,提供一線生產工人就業270人,既可實現廢棄資源的高效利用,又滿足了對環境無污染排放的要求,並能增加農民的收入。

華能大連電廠全景圖

核電裝備製造升級改造

大連豪森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汽車發動機裝配線

世界最大的2400噸鎮海沸騰床渣油鍛銲加氫反應器

 做強「產業鏈」:搭建創新平台 聚集創新要素

 平台是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載體。甘井子區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相結合,努力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加快各種創新要素向這裏聚集。目前,甘井子區共有市級以上技術研發平台85家,其中國家級4家;市級以上「雙創」平台12家,其中國家級2家;市級以上科普基地5家;國家「千人計劃」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5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82人。

 打造華為(大連)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是甘井子區搭建創新平台的一個重要舉措。11月21日,華為(大連)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在甘井子區揭牌並上線運營,該中心匯聚了華為在雲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能力和資源,具備企業賦能、人才培養、生態打造三大職能,將成為華為工業互聯網東北三省一區總部中心。雲服務覆蓋工業業務全景,通過賦能和聯合創新,推動甘區工業產業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逐漸實現區內企業工業全互聯、產業鏈全協同、全業務雲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建「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僅一年時間,科創中心一、二期共入駐企業112家,其中規上企業7家,行業重點企業1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6家,實現產值5億元,初步形成科技創新聚集效應。目前,三期項目已經揭牌,將探索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的道路,圍繞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組建專業化的產業園。引進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國家級雙創基地,建設生命健康平台、綠色農業平台和大學生創業平台;引進大連理工大學「峰嵐研究院」,培育壯大「雙創」新動能;建成加益高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提速科技成果轉化。

 與哈工大能源學院開展合作,引入哈工大大連能源與環境技術研究院,重點圍繞節能環保、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目前該項目正有序推進中。組建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聯合會,成功吸納科技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服務機構130家會員,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發展全鏈條式服務。

 甘井子區把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規劃到全區產業體系中,緊抓國家推動新基建、新消費、新動能的新機遇,立足遼寧及大連5G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加快引進重大項目。日前, 大連5G創智產業園區正式落戶,項目選址位於革鎮堡街道中革村新水泥路南北兩側,東至西北路,西至中革街,北至革鎮堡鐵路(大連西站),南至大連陸地石油公司油庫。項目由良運集團牽頭,中國廣電、完美世界、滴滴出行、亞聯發展共同發起,建設立足遼寧、輻射東北、打造全國標杆的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園區,目標是建成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融「產、研、孵、創、投、學」於一體的 5G 產業聚集區和創新應用示範區。園區建設將融合廣電5G、高新視頻、車聯網、金融、電競遊戲、影視製作的科技創新基因,建設內容以廣電5G高新技術為核心,為廣電5G應用場景落地提供技術支撐與內容支撐,圍繞以5G設施、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為基礎,結合大連基因創新發展,以大數據為中樞,網絡視聽高新視頻軟硬件研發為特色,科技服務為提升,數字文體為延伸的四大垂直賽道。前端孵化研發+技術轉化+測試應用+配套服務一體化,保障大中小企業接力發展。

碧琪食品公司

 健全「政策鏈」:助力企業由「製造」向「智造」轉變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甘井子區聚焦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先進製造業和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不斷完善科技政策體系,構築「政策鏈」,通過「內育」「外引」相結合,梯度化打造創新型企業集群,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高新技術企業後備梯隊。

 加大創新扶持力度,實行《甘井子區創新驅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制定實施「1+5」科技政策體系,即《甘井子區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規定》及甘井子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管理辦法、支持創新主體培育實施細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細則、提升知識產權能力實施細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細則等配套細則,設立企業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主體培育等五個專項資金,制定《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政策》《關於推進高成長性企業落戶的政策意見》等各類政策10餘項。區本級年均財政科技投入超億元,積極推薦企業申報市級以上工業、科技、人才等政策,爭取市級以上補助資金超1.5億元,累計撬動企業及社會科技投入48.4億元。近三年,甘井子區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21項,區級科技計劃項目71項,支持企業完成科技研發項目1700餘項。

 嚴格落實國家普惠性財稅政策,會同稅務部門積極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和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全區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抵扣15.6億元,所得稅減免2.7億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針對企業遇到的難題,開展「三專三送」活動,兌現政策資金7000多萬元。

 甘井子區還創新政策落實方式,制定並出台了《甘井子區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支持企業實施5G、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工業APP等領域的創新項目,切實為企業信息化、數字化升級提供政策支持,推動轄區企業由「製造」向「智造」轉變。

 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甘井子區創新型企業群體不斷擴大,目前全區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36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家,提前一年完成「高企三年倍增計劃」,7家企業被認定為遼寧省瞪羚企業。

全球首台 「華龍一號」 ——福清5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

 延伸「服務鏈」:為企業發展構建「綠色通道」

 為提升創新服務質量,甘井子區成立重點科技項目工作專班,設立項目服務秘書,建立科技項目精細化、過程化服務管理機制,定期開展項目路演、項目拉練,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實施。針對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積極推進政銀企融資項目對接,為企業量身打造定製化服務,建立網上金融超市,推出30多款金融產品,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網上融資信息和融資服務,組織線下專場對接活動,幫助企業解決貸款難題。今年協調13家金融機構為企業發放貸款74.8億元,有效紓解了企業資金困難;建立了35家擬上市重點後備企業庫,邀請專業機構開展政策宣傳、業務指導、上市輔導,企業上市融資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連豪森設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製造應用於汽車領域的智能生產線高科技企業,從2019年4月開始,企業啟動科創板上市。甘井子區成立了以副區長為班長的上市專班,協調大連市相關職能部門做好服務工作,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項目土地等問題,加快了企業科創板上市進程。11月9日,大連豪森設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大連市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也是得益於甘井子區實行的企業上市專班工作制,中國光伏及半導體裝備製造領軍企業連城數控今年7月成功晉升新三板精選層,成為全國首批32家之一、也是東北首家登陸新三板的精選層企業。

 大連橡膠塑料機械有限公司近年通過改革和技術創新煥發了生機,生產經營日趨向好,固定資產購建、技術改造、購買原材料、流動資金等都急需資金。但受歷史包袱和今年疫情的影響,企業融資遇到了困難。甘井子區政府搭台,企業與工商銀行簽訂融資協議,貸款金額1.77億元。有了資金支持,企業得以順利開展技術創新、快速組織生產,實現了疫情下訂貨、營收逆勢增長。今年以來,甘井子區不斷夯實服務基礎,提升服務質量,推動銀企對接工作向縱深發展;不斷完善政銀企溝通協調機制,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及資金需求;定期開展小型專場對接活動,創新對接模式,深入推進金融服務實體工作,為區內企業提供貼心金融服務,讓企業暖心更舒心。

 疫情期間,區科工信局分三批次梳理區內各行業企業融資需求,特別關注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企業,主動服務為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通過政銀企對接,幫助全區200餘家企業對接金融機構,融資金額超過42億元。在4月22日召開的政銀企對接會上,5家企業當場與銀行簽署融資協議,貸款總金額達10.025億元。建立了網上金融超市,累計50餘家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及投資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入駐;推出了30餘款金融產品,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網上融資信息和融資服務。政銀企對接會後,全區又有7家銀行與44家企業成功對接,達成貸款協議金額22.81億元。截至目前,各銀行共為全區企業發放貸款74.83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復工復產復市,在「六穩」和「六保」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美羅藥業

 引進「校友鏈」:打造東北地標性科創基地

 去年12月,在首屆大連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會上,甘井子區政府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共建的創新平台——大連理工大學校友創業園‧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一期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主要吸納智能製造、IT系統集成、環保領域的企業。一年來,雙方不斷健全完善政府、高校院所、企業和中介機構等之間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整合政、產、學、研、金、介、貿等各界資源,打造「新型產學研研究院+綜合性眾創空間+功能型服務平台」的科創平台體系,吸引高層次人才在甘區創業、就業,吸引教授科技成果在甘區轉化落地,並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綜合保障。

 隨着科創中心一期迅速駐滿,甘井子區又啟動了二期建設。截至目前,大工校友創業園‧甘井子科創中心集聚了多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領域的高端項目,一、二期合計7000平米樓宇,共引入大連理工大學校友企業百餘家,其中規模上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近20家,實現產值5億元。中心已展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大學國家科技園、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市級孵化器、知識產權創新基地、鴻雁聯盟等多項申報工作。

 從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的劉德田2015年到深圳創辦了呤雲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呤雲科技已經成為業界領先的基於雲計算和物聯網的出入控制及資產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範圍遍及國內外。公司擁有近三十項國家發明專利,形成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鏈,並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深圳闖出一片天地的劉德田一直希望為家鄉做些事情,通過大工校友會了解到甘井子區科技創新政策後,堅定了回大連創業的決心。11月28日,在「2020推動大連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大連理工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會」上,包括呤雲科技、北京聯合永道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一同與甘井子區簽約,入駐大工校友創業園‧甘井子科創中心,聚焦技術創新,助力地區產業升級。

 校友企業連智(大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8月份入駐科創中心,科創中心為企業入駐提供了從公司設立、財務代理到法律諮詢等全方位服務,使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僅四個多月的時間,便承接了數個國內頂尖的光伏智能製造企業的訂單項目,今年產值預計達到1.2億左右,明年銷售額有望達到3億以上。

 在11月28日舉行的「2020推動大連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大連理工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會」上,大工校友創業園‧甘井子科創中心三期項目正式揭牌。按照市區的戰略部署,產業園三期建設將圍繞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組建專業的產業園,邀請國際頂級的設計團隊打造東北地標性科創基地,通過面向日本、北京、深圳等地企業招商,吸引更多資本、大型企業合作和異地大工校友回大連創業,打造前沿高端科學技術,與大連傳統優勢產業深度融合的示範基地。

 面向「十四五」,甘井子區提出奮力走在全市高質量發展前列的目標。甘井子區委書記方鐵林表示,甘井子區將按照大連市「建設創新策源中心,打造更有活力的區域引擎」的部署,把創新驅動作為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力在創新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技術成果轉化,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協調發展,進一步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推動創新工作再上新台階。(文/ 曹穎華)

[责任编辑:黄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