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骨架、裹紅綢、燙印花、粘金飾、安穗子……冬日,走進甘肅省瓜州縣沙河回族鄉常順村宮燈生產扶貧車間裡,村民李術花和村裡的婦女一起通過一雙雙巧手,將一個個簡單的原材料變成了一盞盞漂亮的燈籠。
「冬天地里沒有農活,呆在家裡閒着也是閒着,現在和我們附近的這幾個姐妹一起上班,還能掙點零花錢。」李術花說。
「我就每天可以軋100個花燈,掙的錢可以補貼家用,對我的生活幫助也挺大的。」沙河回族鄉常順村村民何彩霞說。
教育資源整合後,瓜州縣沙河回族鄉把閒置的小學校園進行租賃,建起了八寶茶扶貧車間、宮燈扶貧車間。目前,樂村淘宮燈生產扶貧車間可生產塑膠燈籠、廣告燈籠、拉絲燈籠等80多個種類的燈籠,吸納30餘名當地群眾就業,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收入「雙增收」。
「基本上這個訂單的都是接到新疆、蘭州,還有我們酒泉本地區的一些企業做的一些燈籠。春節前,我們可能有個100多萬的訂單。」瓜州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莉莉說。
沙河回族鄉按照「支部+企業+合作社+扶貧車間+貧困戶」的產業共建模式,與瓜州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在常順村修建了宮燈生產扶貧車間,不僅盤活了村級集體存量資產,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還為群眾在家門口找到了就業崗位。
「燈籠廠今年投資扶貧資金98萬,不低於6%的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概分紅在將近5萬到6萬塊錢。」沙河回族鄉常順村黨支部書記趙永利說。
近年來,瓜州縣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採取建強戰鬥堡壘、盤活資產資源等「妙招」,使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支部引領、資源盤活、產業推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合力撐硬了村集體經濟的「腰杆子」。全縣75個村全部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實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23個,扶持貧困村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設施養殖等產業,整合資金回購立馬新能源公司光伏扶貧電站,盤活村級集體存量資產,有效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難題。使全縣7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切實解決了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保障。(記者 寇剛 通訊員 魏金龍 關銀桃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