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黟縣宏村鎮:雉山起舞 展振興新圖景

2021-01-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青山滴翠、粉牆黛瓦、小橋流水,好一派田園風光。安徽黟縣宏村鎮雉山村被譽為“中國木雕第一村”,全村499戶1472人,下屬12個村民組,雉山村黨總支按地域分佈下設2個支部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3名,村級經濟以農業為主,近些年雉山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鄉村旅遊業發展迅速,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82人,經過多年來的精准扶貧,34戶貧困戶如期脫貧,穩步走上了致富發展的道路。
 
 
    歷史悠久 屢屢鄉愁
 
    雉山村又名盧村,是以盧姓為主聚居的古村落,始建立於南唐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村落靠山臨水,村西小溪名下門溪,村東小溪稱前街溪,至村南匯合而成羊棧河。村東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多挑出,建有敞廊,別有一番情趣。一級級青石臺階,一座座小木橋,使人感覺身處山村,卻又似在水鄉。
 
 
    村裏現有明清古民居76幢,特別是由七家裏民居組成的木雕樓群,被譽為“徽州第一木雕樓”,雉山之美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文化與生態的珠聯壁合,田園詩畫般的景致足以勾起每一個駐足過的人濃濃的“鄉愁”。
 
 
    2000年以來,該村積極培育旅遊產業,在保護田園風光、徽派皖南古村落的基礎上,鼓勵村級民宿、農家樂的發展,充分發揮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的作用,每年遊客成倍增長,至2020年盧村票房收入達170餘萬元,村級集體收入達到38萬元,人均收入21800元。
 
    黨建引領 共治共建
 
    “過去管不好、兜不住,現在村幹部底氣足、威信高!這些變化源於我們建立了以村黨支部為核心、村民代表大會為決策主體、村委會為執行主體、村監委會為監督主體、村級經濟組織為有力支撐、村民理事會為補充的‘六位一體’村民自治平臺。”雉山村盧棠蓀書記表示,基層黨建是農村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保障,依靠黨的力量將各類組織、各方力量、各種資源進行再組織、再整合,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4個村民自治組織,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糾紛不激化”的目標。
 
 
    該以村民自治理事會為平臺,提倡“婚事新辦,喜事廉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制定《紅白喜事十二條》;傳承盧村文化,立家訓家規、傳家風家教、定《家風家訓》,大力推動“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通過制定《雉山村村規民約》以規範村民們的日常行為,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參與、人人監督的良好局面。
 
 
    在黨總支的指導下,這些村民自治組織運轉正常,革除陳規陋習,宣導節儉健康新風,同時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建設、文明家庭評選等活動,村容村貌和鄉風文明為之一新。先後榮獲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美麗田園、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共享成果 鄉村振興
 
    鄉村治理歸根結底是為了鄉村振興,集體有了收入,治理才有底氣。近年來,該村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借助脫貧攻堅的各項資源,通過鄉村旅遊、特色種養業等多種路徑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實現鄉村振興增添了底氣。
 
    該村利用閒置的集體資產、山場、水面、房屋進行開發、利用,把農民增收和集體增利結合起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2020年度,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38萬元。依託當地盛產毛竹、茶葉優勢,加大對貧困戶的茶園改樹和竹園墾複扶持力度;以養羊、養蜂為重點突破口,幫助戴厚祥、胡炳貴協調生產性貸款資金10萬元;積極協調外地資金租借本村貧困戶的特色徽派建築開辦民宿,促進貧困戶增收和發展旅遊服務齊頭並進,為貧困戶增收35000元每年;讓貧困戶不僅僅依靠傳統資源增收,也能利用新的致富門路致富。通過“三線地埋”、河道整治、文明創建等方式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旅遊生態停車場、盧村自來水取水壩、榧樹下停車場和村民休閒廣場,完成湯村道路拓寬、覆蓋全村的道路亮化工程,盧村西邊沿河觀光道、盧村河道蓄水壩修復、無害化旅遊公廁等,為該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20餘萬元,全村34戶61人實現穩定脫貧,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000餘元增加到2020年1000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000餘元提高到21800元,村民共享紅利,“富”的成色愈發飽滿,鄉村振興新圖景徐徐展開。(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李彥)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