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台商協會秘書長盧政群接受本報專訪,就2020年12月31日深圳台商協會舉辦的「相伴三十載,融合創未來」新聞發佈活動展開暢談,遠望協會未來數字賦能智慧平台。
深圳台商協會秘書長盧政群在採訪中介紹,協會成立三十年來會員數量由1990年成立最初的60家增加至目前近1200家,緊密聯繫着深圳市5000多家台資企業和在深居住的6萬多台胞。同時,協會先後接待了台灣商業總會、台北市商業會、電電公會及高雄市政府等單位來訪近200次,組織近千名台灣學子到深圳參訪、實習、就業,扶貧足跡遍及廣西河池、廣西都安、廣東河源、甘肅廣河、江西定南等多個地區,並先後為海峽兩岸各項公益事業捐贈逾兩億人民幣。尤其是疫情肆虐時,深圳台商協會積極從海內外籌措善款和抗疫物資,為兩岸捐款捐物,幫助在深台企復工復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2月底,在深台企復工率達95%以上。
盧政群表示,此次深圳台商協會三十周年慶典採用創新的網絡媒體發佈形式,一方面是考慮到疫情影響,減少人員聚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協會一直以來致力於公益,本次周年慶節省下的資金將全部投入公益、慈善和扶貧。」盧政群說。
正打造「智慧台協」,「賦能」數字經濟
深圳台商協會三十周年媒體發佈會上,會長陳忠和表示,「相伴三十載,融合創未來」,既是深圳台商協會對過去發展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期待。深圳台商協會將全方位提升協會引領和服務會員的能力,與會員企業及台灣鄉親共同努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轉型發展中無畏攀登,在不忘初心中全力以赴,關注並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中挖掘更多商機。
對此盧政群透露,為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中央賦予深圳特區新的「先行先試」使命,深圳台商協會正利用數碼化技術和手段,積極打造「智慧台協」平台,為協會管理、會員企業、台灣鄉親進行數字經濟的「賦能」,讓協會與社會融合數碼化,為台灣青年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同時實現企業產品銷售品牌化、智能化,在數字經濟時代進行更多佈局和參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談及三十年來協會發展的重要變化,盧政群說,他認為最明顯的是協會服務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即從最初一對一幫助單個台商解決問題,到現在積極開辦專題講座、宣講政策等多種手段服務於整體台商台胞,幫助他們更快、更深入地去了解大陸生活,了解大陸創業就業、醫療教育等等。此外,協會之前使用的「服務會員」變成如今的「服務台商台胞」,這也意味着深圳台商協會的服務範圍正逐漸擴大。
同時,盧政群提及,目前深圳台商協會正走進深圳大學、南科院等多所院校,對高校台胞及台灣學子們進行慰問與關心,希望他們做好自我防護,在深也能夠過一個好年。(記者 林麗青 見習記者 王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