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風光美,鄉久村古民風淳,田園風光美如畫。安徽黃山市黟縣碧陽鎮碧山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紐帶,深化鄉村文明建設,真正描繪設施完善生活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致富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春華秋實,鄉風文明皆底蘊
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農民群眾的期盼,擁有新時代文明的“面子”的碧山村,更加努力培育精神文明的“裏子”。碧山村以“陽光黨建”為目標,不滿眼仰望城市的繁華,而是反躬尋覓鄉土的根脈,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滿足群眾需求,服務群眾。
碧山村先後把獲得4個國家級稱號的碧山村規民約(全國優秀村規民約)、碧山農家書屋(全國農家書屋示範點,科技普及)、碧山陽光之家(團中央志願服務創新案例,關心留守兒童近100名)、碧山老年協會(全國敬老文明號,關愛近1000老人)等場所打造成文明實踐點,統籌開展志願服務、文藝演出、文化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發揮著鄉風文明“傳習所”、治理有效“助推器”、產業興旺“加油站”的獨特作用。
同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動員文藝愛好者、民間手工藝者、民族歌舞表演者等社會各界人士30餘人。鼓勵老黨員、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等在各領域具有模範帶頭作用前輩10餘人,組建一支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凝聚碧山正能量,提升碧山發展溫度。
山環水繞,惠民春風換新顏
碧山孕靈氣,遠水抱村流。筆直的道路村組相連、一草一木生機盎然、村民笑臉蕩漾著喜悅。這是時下碧山村的新面貌、美麗鄉村的新氣象,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吹進田間地頭。把惠民春風凝聚成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百姓之家”。
在村黨委的引領下,碧山村黨員帶頭、村民自願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將全村劃分為38個衛生責任區並動態調整,開辦“生態美超市”,引導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建設,共建碧山村美麗家園;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完成為民服務大廳擴建工程、實施東邊大會堂修繕、儺舞基地展示廳、展演區建設工程,進一步凸顯和改善為民服務功能;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春晚聯歡活動、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第三屆“碧水杯”水源地保護共建美麗鄉村文藝匯演,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環境好了,村民的幸福感也高了。鄉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散發文明的氣息,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美好,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日滋月益,鄉村振興系鄉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出碧山新路子。碧山村堅持“一抓雙促”,在加大產業發展、突出農村人才建設、強化鄉村治理上探索、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碧山村堅持用好村“兩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這兩支隊伍,扮好在脫貧攻堅、帶領貧困群眾致富中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深入實踐“三變改革”,引進有農、徽黃等實體,將農戶的閒置水田、桑園打包流轉,進行規模化、現代化耕作,種植優質水稻、黑玉米,不斷解決農村土地閒置問題;發揮在外的學者博士、務工能人、企業作用,鼓勵通過各種方式支援鄉村建設;分期分批開辦了合夥人“扶貧夜校”、落實農民技能培訓,讓廣大農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帶來的更高要求;盤活村集體資產,採取租賃、開發村集體林場、用活水利發電等模式,村集體經濟年均增長10%以上。
碧山村加快鄉村現代化的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留得住鄉愁與鄉情,積極構建鄉村文化服務網絡,充實鄉村文化生活,提升農民幸福指數,讓村民從內心產生歸屬感。(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葉治國 周穎 胡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