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新豐縣是韶關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最前沿地區,憑藉地域和資源優勢,新豐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茶罐子」、「果盤子」、「藥園子」等現代農業產業,帶動了全縣農業農村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產業基礎。
馬頭鎮秀田村里三棵400年樹齡的秋楓樹是村里獨特的風景
農旅結合吸引珠三角遊客
記者近日在新豐縣馬頭鎮秀田村和秀坑村採訪時了解到,兩村按照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產業發展思路,帶動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增收,提升人居環境。秀田村依靠山區的好山好地好水好空氣,引進珠三角的蔬菜批發商,建成1263畝的蔬菜種植基地,亦被納入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吸納周邊200多農戶實現本地就業,使得村民既可以收取田地租金,又能在蔬菜基地打工掙錢。村委牽頭成立田豐現代農業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大樹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動兩村農戶500多戶種植蔬菜,公司與種植農戶簽訂收購合同,並保障收購價格穩定,逐步形成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不斷增加收入。
秀田村的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襯托遠處的村莊和遠山,美好的田園風光成為城裏人的嚮往
兩村的風貌經過改造提升,已成為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並獲得廣東美麗鄉村、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等稱號。秀田村以兩棵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古秋楓樹作為中心,建成集公共服務區、古樹保護區、文體活動區、客家文化區等功能區於一體的秀田古樹公園。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欣賞美景、放鬆身心。古樹公園加上周圍的田園風光,形成生態、人文兩位一體,新豐縣境內規模最大、環境最優的田園觀光綜合體。
田野里的古樹公園
鄉村環境改善了,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秀田村配合生態農業旅遊改造了古樹公園周邊的老屋,完善停車場、小賣部、文體廣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鄉村旅社,引導村民把自家閒置的房屋建成農家旅館,供遊客住宿歇息。鼓勵村民開辦以客家美食為主的特色餐飲,特色休閒農莊,重點打造集美食、住宿、休閒、娛樂等為一體的「農家樂」。每到周末就有大批珠三角的自駕游遊客來這裏休閒度假,停車場裏停滿了粵A、粵B、粵E、粵S等地車牌的車輛,遊客們返回時車尾箱都會塞滿當地土特產,當地幹部笑稱這是「ABES經濟」和「車尾箱經濟」。
秀坑村村委整合鄉村人文資源,巧妙地將村裏的宗祠改造成為「習學堂」,使其成為黨員幹部和群眾學習「充電」的好去處;還組建了一支廣場舞蹈隊,帶動全村婦女跳舞健身;重新組織起文藝宣傳隊,繼續繼承發揚吹拉彈唱、「打碟戲」等鄉村文化精品;舉辦村民歌詠比賽、定期放映電影、組織籃球比賽等,促使整個村的文體氛圍更加濃厚,鄉風文明逐步形成。
培育致富「新農人」和農民工匠
在產業扶貧和深化地區特色鄉村建設模式中,新豐縣探索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獨特模式。新豐縣扶貧辦專職副主任曹志強介紹,新豐縣近兩年挖掘培育了一批飽含鄉土情懷、具有超前眼光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民經理人,不斷建強、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以產業發展、技術傳授、聯農帶貧等多種方式,輻射帶動周邊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選優出67名作為致富帶頭人,並已成功培育出探索新農模式的「海歸碩士」的潘偉、熱衷科普培訓的「農技達人」的陳娜、醉心田園經濟的「瓜葛夫人」的李啟杏等一批80、90新農人,其中「80後」潘志敏的「一企幫多村」模式,直接帶動全縣141個行政村1366戶貧困戶和2000多農戶增收致富。
人居環境的改造提升讓村莊變得潔淨清朗,老屋寄託鄉愁,新居煥發新氣象
另外,新豐縣近年探索實施標準化農民工匠項目建設模式,開展農民工匠培訓,健全農民工匠項目建設標準,讓更多本土農民工匠參與鄉村「共建共治共享」。還制定《新豐縣關於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民工匠承接農村小型工程項目的實施意見》,優化「農民工匠」模式,讓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建設美好家園,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每個實施項目可節省財政資金達30%以上,使資金真正有效用在項目本身上。目前已審批「農民工匠」項目400個,其中完工203個,其餘項目正在施工中,累計完成投資5500萬元。(記者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