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老前輩的犧牲和奉獻,就沒有沒有現在的國家強大,人民富足,更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石屋坑精神。”4月1日,正在安徽黄山市休寧縣汪村鎮石屋坑革命老區參觀的江西遊客感慨的說。
石屋坑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的六股尖山脈北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三省省委常駐地。1935 年4 月,方志敏帶領的皖南紅軍獨立團曾在石屋坑開展革命工作,現在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為最大發揮石屋坑紅色教育資源和紅色文化底蘊作用,汪村鎮採取有力舉措,著力將石屋坑打造成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勝地。
講好紅色故事,增強對外吸引力。發動村幹部、“五老”黨員爭當“講解員”,積極宣傳石屋坑紅色革命事蹟,用最樸實語言增強石屋坑紅色文化感染力,強化了黨史學習教育效果。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已有各地黨組織到石屋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共計70餘批次、約2000人次,慕名到石屋坑參觀學習的不僅有安徽省內的,還有省外江西等地遊客,石屋坑已成為周邊區域黨史學習教育中心基地之一。
同時,完善並修復紅色景點。石屋坑目前已開放的紅色景點有流芳亭、中共皖浙贛省委舊址、小嶺頭戰鬥紀念館、紅軍議事廳、紅色紀念館、紅軍夜校、烈士廣場等,正在修繕的景點有紅軍被服廠,一起組成了石屋坑紅色景區,形成了石屋坑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開展“清垃圾,美家園,護生態”主題活動。引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鼓勵村民將分類垃圾通過“生態美”超市兌換成生活用品,享受“生態紅利”。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宣導文明生活方式,增強群眾環保意識,打造既有“清潔美麗”面子又有“紅色文化”裏子的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 (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張天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