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特别报道

遼寧: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2021-06-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16日,在遼寧省委召開的「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新聞發佈上,遼寧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胡濤表示,「十四五」時期,遼寧將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胡濤介紹,遼寧省委、省政府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講究發展品位,保持發展定力,持續調整優化「四大結構」,扎紮實實為高質量發展打造生態、營造環境、積蓄力量。
 
    一方面,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出台《遼寧省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年)(1.0版)》,改造升級「老字號」,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製造等產業賦能增效。深度開發「原字號」,對冶金、石化等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培育壯大「新字號」,強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發展。開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專項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8家,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2163家,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33.4%。
 
    另一方面,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十三五」期間,化解粗鋼產能602萬噸、煤炭產能3857萬噸,淘汰煉鐵產能189萬噸、水泥產能475.5萬噸、造紙產能1.6萬噸。截至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由29%提高到37%,清潔取暖率達到70%,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1400萬千瓦。今年年初出台《關於加強全省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准入管理的意見》,對「兩高」項目進行拉網式督查,將202個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壓減至17個,能耗由1.22億噸標準煤減至2369萬噸。
 
    其次,遼寧持續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截至2020年底,鐵路貨運增加2757萬噸,鐵路集疏港運量增加2298萬噸,全省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連續4年突破百萬標箱。城市清潔能源或新能源公交車、出租汽車佔比分別達到86%、99.7%。2016年至2019年,累計淘汰黃標、老舊車52萬輛。
 
    同時,遼寧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全省6902萬畝耕地和552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今年2月份起,全面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已初步應用於《盤錦遼東灣新區起步區規劃環評》《營口南樓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周邊地區控制性詳規》等多個規劃環評審查,輔助徐大堡核電、莊河核電、中核遼東核電等重大項目選址,重點在項目環評審批中分析了17個採礦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緊扣綠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國第5個頒佈實施了《省綠色建築條例》,截至2020年底,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66%。
 
    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彭義介紹,「十四五」是碳達峰的攻堅期、窗口期,遼寧省工信廳將以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為目標,在「調、減、改、育」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遼寧特色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路。
 
    彭義表示,遼寧將一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裝備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收入佔比達30%。推動石化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減油增化」,壓減500萬噸以下煉油產能,建設大連、盤錦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推動鋼高質量發展,加快營口沿海鋼鐵基地建設。高效利用菱鎂特色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石橋-海城菱鎂深加工產業集群。二是推動高耗能行業實施綠色化低碳改造,力爭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推進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雙輪驅動」,加強資源循環化發展。嚴格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要求,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盲目發展。嚴禁新增限制類和淘汰類工藝設備,嚴禁鋼鐵、電解鋁等行業新增產能。三是推動企業全面開展數碼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實施「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鼓勵研發和應用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工藝、裝備。推動企業生產過程清潔化,依法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力爭到2025年噸鋼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達到0.3千克以下。四是大力引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綠色園區、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每年新增30家綠色製造單位,讓更多企業加入「綠色陣營」,讓綠色成為遼寧工業發展的底色。
 
    彭義強調。鋼鐵工業是遼寧的支柱產業,也是「原字號」的主要產業之一,能耗消耗高、碳排放量大,「十四五」期間,遼寧在推進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將重點在實施產能、產量「雙控制」、 優化產業結構、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推廣應用綠色低碳技術等方面下足功夫。通過這些措施,到「十四五」末,力爭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下降10%左右,主要污染特排放水平降低40%以上,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做出重要貢獻。(記者 王藝橋)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