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寒地龍藥·對話市長】系列報道之二

2021-06-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呂曉光: 做好「三篇文章」 爭做龍江中藥材產業龍頭示範縣
 
    鐵力市是黑龍江省中藥材基地建設示範縣。近年來,該市立足生態優勢,錨定打造「全省中醫藥產業強縣」的目標,擘畫中醫藥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藍圖,「鐵力平貝母」「鐵力北五味子」「鐵力人參」等品牌逐年叫響。「鐵力平貝母」飲譽華夏,已漸成該市對外交往的一張名片。2021首屆中國·鐵力平貝節暨小興安嶺「寒地龍藥」產業高峰論壇將於6月24日在鐵力市盛大開幕,香港商報記者採訪鐵力市人民政府市長呂曉光,請其解讀鐵力市緣何能成為黑龍江省有史以來中藥材產業設定的首個專品節慶承辦城市?該市又將如何立足自身優勢,做大做強中藥材這篇大文章?
 

鐵力市人民政府市長呂曉光
 
    黑龍江省鐵力市被譽為小興安嶺上的綠色寶庫,是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和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目的地。呂曉光市長稱,此次黑龍江省政府能夠將「平貝節」活動定於鐵力舉辦,主要是因為鐵力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上有「三個優勢」。
 
 
    一是資源優勢。鐵力市位於黑龍江省版圖的中心位置,素有「北國小江南」之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宜中藥材的生長,經全國第二次藥材資源普查,鐵力市區域內藥材種類200餘種,總蓄積量達50萬噸,進入國家藥典並被開發利用的有80餘種,其中平貝、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特別是平貝,70餘年的種植經驗,讓鐵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目前,鐵力市共有平貝種植戶1300多戶、種植企業16家、加工企業12家,建有平貝規模種植基地3處,平貝種植面積達到了1.2萬畝,年產量為6100噸、加工量為3100噸、平貝干品為1000噸,產值達3.2億元,在全國平貝市場佔有較大份額。2005年,鐵力平貝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性產品認證。
 
 
    二是產業優勢。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鐵力市堅持主動出擊、2019年成功建成了黑龍江省唯一一家以北藥種植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又累計投資4.9億元,建設了北藥倉儲冷鏈物流中心、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產業科技服務驛站、中藥材數字示範基地、中獸藥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重點項目,並鼓勵引導區域內葵花葯業、喜人藥業等6家醫藥企業實施技改升級,引進北京同仁堂(亳州)公司建設人參標準化種植基地。現階段,鐵力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5.95萬畝,建成規模種植基地7個、中藥材無硫烘乾加工企業(合作社)7家,中藥材年加工能力達到了4000噸以上。這為鐵力中藥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政策優勢。為加快推動「產加銷」一體化產業發展,近兩年鐵力市相繼出台了《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中藥材產業貸款貼息扶持政策》等多項扶持政策。同時,鐵力市創新舉措,在黑龍江省範圍內首創了中藥材種植保險政策,研究制定了《中藥材種植保險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原則,有效防範化解種植戶因災虧損、致貧風險。
 
 
    呂曉光表示,下一步,鐵力市將進一步發揮資源、產業、政策「三個優勢」,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夯實種植基礎,做好「增量」文章。力爭將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10萬畝,規模種植基地發展到10家以上。同時,健全完善融合共享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發展訂單式種植,努力提高鐵力道地藥材在全國市場的份額。二是強化基礎建設,做好「提質」文章。圍繞既定的發展目標,全力推動人、財、物等要素向中藥材產業傾斜,發揮冷鏈物流、檢驗檢測中心、科技服務驛站等項目的功能效益,進一步提升中藥材產業綜合發展能力。三是促進鏈條延伸,做好「融合」文章。持續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引進中醫藥企業、專業人才向鐵力市聚集,特別是以本次「平貝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同受邀企業、客商以及高校、科研機構的溝通洽談,共同謀劃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全面提升鐵力中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依託哈爾濱2小時經濟圈的地緣優勢、小興安嶺南麓的生態優勢,加快養生保健、特色康復、健康養老等產業發展,促進醫、養、護深度融合,推動中醫藥康養旅遊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輕舟已過萬重山。呂曉光信心滿滿地稱,鐵力市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上還會堅持高標準、高定位,到2025年,全市將成為集倉儲物流、科技研發、品牌建設、檢驗檢測、精深加工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農林北藥產業集聚區和集散地,區域內中藥材產業產值將提升至20億元,爭做龍江中藥材產業的龍頭示範縣。(記者 王琳)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