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郝春成:精準放療 在對抗頭頸部腫瘤中療效突出

2021-06-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根據國際著名《臨床腫瘤雜誌》2020年的一項最新統計報告,過去的26年中,美國癌症的死亡率一直穩定持續下降。這個成果得益於革新性靶向藥物的湧現、腫瘤病例的早期篩查診斷、準確分期和規範性的綜合診治。在美國,大約有70%的癌症病人治療過程中需要放療的參與;而在我國,這一比率僅為20%-30%。對於國人對放療的認知太少,誤解過深,致使與手術、化療和生物治療同等重要的放療技術經常被冷落。中國抗癌協會腦膠質瘤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頭頸腫瘤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放療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郝春成副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指出:所有有關放療的「真相」和知識,公眾一定要知曉和了解。放療既是腫瘤臨床最好的「助攻手」,又是抗癌的「主力軍」,尤其在對抗頭頸部腫瘤中療效尤為突出。

    放療不可怕,臨床應用很安全
 
    據世衛組織(WHO)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約67%的患者可以被治癒,其中37%是手術、化療治癒的,而30%是放療的功勞。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三足鼎立」中的一員,放療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臨床上,大多數病人不懂放療的原理及操作過程。
 
    郝春成副主任說,放射療法是在直線加速器等設備的幫助下,利用X線、α線、β線、γ線等高能量射線照射癌組織,破壞癌細胞的染色體,對抗快速生長分裂的癌細胞,使腫瘤生長停止並壞死。臨床中,放療又被分為外照射和內照射,前者是從外部發起攻擊,把腫瘤細胞殺死;後者是把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內部,利用射線讓癌細胞迅速凋亡。人們常說的「血癌」,在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前,也必須先給予全身放射線照射,以消除所有惡性細胞,杜絕任何「漏網之魚」。特別是早中期頭頸部位的腫瘤,更有意想不到的療效。伴隨着放療的技術進步,嚴重放射性損傷已極少發生。

    請留意早期頭頸部腫瘤的蛛絲馬跡
 
    頭頸部腫瘤早期症狀不明顯。郝春成副主任介紹,頭頸部器官包含聽力、視力、發音、嗅覺、吞咽等功能,當這些功能出現異常情況時,往往是頭頸部疾病的早期表現,如鼻塞、聽力下降、吞咽不適、聲音嘶啞等,必須引起警覺,及早就醫。而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形成頸部包塊。這種惡性腫瘤所致的包塊,醫學上稱之為淋巴結轉移,腫塊通常不痛不癢,質地一般較硬,表面光滑,可以推動。有了明顯的症狀才就診,約70%的病人已經屬於晚期,延誤了最佳的診治時機。
 
    在所有的惡性癌瘤中,早期頭頸部腫瘤的治癒率是最高的。只要能得到儘早干預,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高達80%以上;即使是中晚期病人,通過合理的放化療及其他輔助療法,其五年生存率亦可達到70%以上。如腦膠質瘤、鼻咽癌、喉癌等頭頸部腫瘤患者,均可能有放療指征,在用射線投照後,可獲得同類同期病變的手術療效,甚至根治;並且還能保存病變所在的器官形態及功能完整。部分病人能長期生存20年、30年,乃至相當於正常壽命。

    精準放療,可望徹底控制肆虐的癌魔
 
    當前,放療一直被視為降伏頭頸部腫瘤的利器之一,尤其鼻咽癌,更是首選方法。郝春成解釋,多數頭頸部腫瘤為低分化癌,對放射線的敏感性高,並且原發灶和頸部淋巴引流區域容易被圈入「照射野」範疇內。而受特殊解剖位置的限制,頭頸部周圍分佈有許多重要的器官組織、顱神經和血管等,手術的危險性相當高。隨着現代放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採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及依靠精密的放療設備,已經能夠達到精確定位、精確設計、精確放療,同時降低了鄰近敏感器官的放射損傷,增加了局部控制率,提升了生存期及生存質量,從根本上避免了某些手術的風險和不測。
 
    今年46歲的於女士是位老師,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因聲音嘶啞長達一個多季度,服用喉寶等沒有任何效果,在當地醫院始終找不出原因。郝春成醫生在詳細查體的同時,還為她做了喉鏡探查及影像學檢查,最後確診為早期喉癌。考慮到於女士的年齡和職業關係,並且頸部解剖關係複雜,很難將病灶剝離切淨,郝春成建議她放棄開刀切除,以免傷及周圍正常組織,留下可能的後遺症。經過充分的溝通後,郝教授為她量身定做了精密的調強放療計劃,並配合靶向用藥。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治療,於老師已經完全康復。
 
    平時如何進行頸部的自我檢查呢?郝春成主任介紹說,頸部包塊通常長在耳朵下緣向下1-2厘米的下頜骨下方,沿脖子兩側長,可以是一個,也有可能有多個。自查的方法是用雙手手指從耳朵根下方開始往下摸,經過下頜,沿脖子的側面向下,一直摸到脖子下方碰到骨頭。如果觸碰到狀如鴿蛋的明顯凸起時,一定要高度警覺,找醫生排查。
 
    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戒煙、忌酒、不要熬夜;飲食上講究結構合理,葷素搭配,多多食用新鮮的果蔬,少吃辛辣、高鹽、高脂肪的東西。還要加強自我修養,樂觀豁達,遠離憂愁煩惱的負面情緒。(裴振萍 王琳 衣曉峰 陳一陽)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