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遺產地管理者論壇閉幕。論壇自7月7日起,圍繞“世界遺產治理——做好管理變化與連續性的準備”的主題進行了多層次討論,論壇成果將於16日以視頻形式在世界遺產大會上展示。
“論壇最終會形成一個與會代表共同起草的宣言。這實際上是來自世界遺產地管理者的心聲和建議,通過宣言的形式提交給世界遺產委員會,以及所有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的締約國。”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文化遺產管理研究專委會秘書長魏青表示,希望能夠提升全球各地遺產地管理者能力,推出更多有利於遺產地管理的技術手冊、導則及專項培訓,也希望能夠把治理層面的提升需求納入《世界遺產公約》的執行框架裡,號召各締約國給予更多支持。
討論期間,論壇主要就五方面議題展開討論:一是《世界遺產公約》與工作程式;二是世界遺產管理與可用工具;三是管理體系、規劃和治理安排/機制——理解框架與遺產地管理者在其中的職責;四是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與做好應變的準備——關注漸進性、突發性、經濟、社會和發展的變化;五是參與應變準備的人員與方式——包括利益相關方、權利所有者、社區參與等。
談及人為等社會因素對遺產地的影響,來自“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哈吉跨國聯合申報世界遺產委員會秘書處的李爾吾博士指出,要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障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環境以及利益相關人的利益。
“現在越來越強調和考驗遺產地管理者對於風險的應對能力,以及遺產地在管理保護之下的韌性。”清源視野文化諮詢有限公司諮詢部項目主管郭語涵表示,論壇雖然線上上舉行,但更為開放,給更多的管理者提供參與的機會。來自遺產保護一線的管理者不但可以自由交流,也可以與世界遺產中心的專家直接對話。
據悉,作為世界遺產大會的兩項重要活動,本屆世界遺產青年論壇和世界遺產地管理者論壇都在第44界世界遺產大會正式開幕前以線上為主方式舉行。世界遺產地管理者論壇於2017年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創立,至今已成為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的固定組成部分之一。(張傑)